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通用15篇赠孟浩然赏析1【原文】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①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③。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⑤。【注释】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②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③卧松云:隐居。④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⑤清芬:指美德。【简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赠孟浩然赏析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⑤济:渡。⑥端居:安居。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⑧徒:只能。⑨楫:(jí)划船用具,船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赏析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赠孟浩然赏析3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一、【注解】: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2、轩冕xuān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3、卧松云:隐居。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5、清芬:指美德。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2分)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参考答案:⑴、爱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tǎnɡ闻名天下。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四、【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