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必修一细胞基本结构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学习PPT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3.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必修一细胞基本结构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学习PPT教案.pptx

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必修一细胞基本结构和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物质跨膜运输实例学习PPT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想一想:细胞吸水时,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状态如何?答案:水分子在细胞膜上总是双向运动的。只不过在细胞吸水时,由外向内扩散的水分子总数多于由内向外扩散的水分子总数。名师点拨①只有成熟植物细胞才发生质壁分离现象。②动物细胞无细胞壁,会发生吸水涨破现象,但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因吸水而涨破。③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议一议: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有哪些异同点?答案:①相同点:某些物质可以通过,另一些物质不能通过。②不同点: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1.对比分析(1)渗透系统适用于比较溶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液浓度的大小。(2)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动,我们只是观测出水分子双向运动的差异所导致的液面改变。(3)溶液浓度指摩尔浓度而非质量浓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同,但摩尔浓度是10%蔗糖溶液的小,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动。两组相近概念比较(1)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区别:①半透膜是无生命的物理性薄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能否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②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其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细胞死亡或膜载体蛋白失活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2)原生质层、原生质体①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②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常用作植物细胞融合的材料。渗透系统的应用(1)比较不同溶液浓度大小(2)验证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具有浓度差:(3)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以碘和淀粉为例)烧杯内盛淀粉溶液如下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甲)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B的浓度一定大于C的浓度B.图(乙)中B的浓度一定等于C的浓度C.图(甲)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中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D.图(乙)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等于B中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解析:高渗溶液的浓度高,渗透压高,其吸水力强,低渗溶液刚好相反。渗透平衡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而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是相等的。选项B错误。答案:B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原因分析(1)内因——遗传因素4.实验验证(2010·南通一模)(多选)用完全相同的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吸水速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下表能得出的结论是()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是不同的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C.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32-吸收量大,对Ca2+吸收量小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解析:首先,表格的数据没有提供初始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法说明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的关系;其次,依据教材我们知道,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主要与载体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而不会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答案:ABC读图析图根据图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读取信息:(1)两侧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的一侧渗透压高,小的一侧渗透压低,水分子由低浓度一侧→高浓度一侧。(2)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是否能通过半透膜,若不能,则只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若能,则先是高浓度一侧液面升高,随后另一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3)在达到渗透平衡时,一般两侧溶液的浓度并不相等,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静水压,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4)B图中若浸在烧杯低浓度溶液中的是透析袋,由于透析袋内的溶质分子不能透过,吸收一定水分后,膨胀到一定程度,受到透析袋的束缚力,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透析袋内外的溶液浓度是不相等的,透析袋内溶液浓度仍高于烧杯中的液体浓度。如图为一渗透作用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30%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实验,开始一段时间,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解析:本题以渗透作用装置为载体,考查半透膜表面积与玻璃管内液面高度的关系。读懂横坐标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