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考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整体布局,确立了生态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进行重点部署。将环境和生态建设纳入制度和法治建设的轨道。回溯历史,100多年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恩就曾对自然生态保护给出了独到精辟的解读和剖析,凝视现实,其相关理论在依然是指导和推动我们生态建设的有力论证。本文从生态制度建设的法治角度入手,从预防、保护、建设三个逻辑层次展开,对生态法治制度建设的理念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预设铺陈,对生态文明法治制度的形成提出了框架设想。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法治自然无机身体作者简介:陈晓华,南京政治学院法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陶欣欣,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2-039-02十八大报告,全国人民为之鼓舞并对未来寄予了美好期待与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将十八大精神推向深入,落实到细节和行动中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准和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党、国家和全国人民对自然环境、生态资源的尊重、保护及与之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方面着手,对深入、细致、有效推进和落实“五位一体”布局,推动生态制度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法治在环境生态方面的支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回朔历史,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资本主义自由发展时期对自然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观点及论述,如:“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自然界,就他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更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给过这样的箴言警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对于现阶段发展迅速且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提醒。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更进步的社会形态,我们应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同时也必须认清现实,像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些是基本国情,也是中国最大的实际。虽然已经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门槛,但须认清我们现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唯利是图、短视、破坏资源环境以求得发展的情况依然存在。十八大报告从国家层面确立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主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尊重中国国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和实践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解”,在“和谐”理念的倡导下,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法律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有效规则。“环境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中介,离开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存在自然生态的法律关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说明,由于一些错误的观念和不当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和环境破坏浪费的情况比比皆是。2012年6月5日,国家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水水质总体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细颗粒物污染逐步显现;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污染重……”。其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可见一斑。人只有依赖自然物才能维持生存,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人生存的自然环境不仅仅是生存、生命的外在因素,而是人生命自身的组成部分。就此而言,马、恩思想中“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更恰当贴切地阐明这一道理。要真正摆脱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的困境,提高人的环保理念和自身素质必不可少,现阶段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