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docx
上传人:小新****ou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docx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是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内科学考点:脑血栓形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医病因病机本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密切相关。其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且两者常互为因果,或兼见同病。本病系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临床表现(一)一般特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者以中、老年人多见;动脉炎所致者以中青年多见。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及体征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因脑血管闭塞部位及梗死范围不同而表现各异。(二)临床类型(三)不同动脉闭塞的症状和体征颈内动脉闭塞可出现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偶可为永久性视力障碍(因眼动脉缺血),或病灶侧Horner征这一特征性病变;常见症状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大脑中动脉或大脑中、前动脉缺血);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大脑中动脉闭塞是血栓性梗死的主要血管,发病率最高,占脑血栓性梗死的70%~80%。主干闭塞:“三偏征”为特征,即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或象限盲。上下肢瘫痪程度基本相等;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见体象障碍。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一)颅脑CT多数于发病后24小时内CT不显示密度变化,24~48小时后逐渐显示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的低密度梗死灶,如梗死灶体积较大则可有占位效应。(二)颅MRI与CT相比,MRI具有显示病灶早的.特点,能早期发现大面积脑梗死,清晰显示小病灶及后颅凹的梗死灶,病灶检出率95%。功能性MRI如弥散加权MRI可于缺血早期发现病变,发病后半小时即可显示梗死灶。(三)血管造影(四)脑脊液检查(五)其他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1.起病较急,多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多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的中老年人。3.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体征和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并在发病后数小时至几天内逐渐加重。4.头颅CT、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脑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鉴别诊断1.脑出血比较而言,脑出血起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打哈欠等颅内压增高症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典型者不难鉴别。但大面积梗死与脑出血、一般脑梗死与轻型脑出血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往往需要做CT等检查才能鉴别。2.脑栓塞起病急骤,一般临床症状常较重,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有心房纤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死或有其他易产生栓子的疾病时应考虑脑栓塞。3.颅内占位病变某些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症状,类似梗死临床表现,应注意有无高颅内压的症状及体征,CT及MRI检查则可鉴别。西医治疗一般治疗溶栓治疗溶栓应在起病6小时内的治疗时间窗内进行才有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常用溶栓药物及其使用常用尿激酶(UK)、重组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适应证①年龄18~80岁;②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④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抗凝治疗脑保护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中医辨证论治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证候: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或伴麻木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证候: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祛风化痰通络。方药:真方白丸子加减。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证候:半身不遂,舌强语謇或不语,口眼?斜,偏身麻木,口黏痰多,腹胀便秘,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或黄厚燥,脉弦滑。治法:通腑泻热,化痰理气。方药:星蒌承气汤加减。气虚血瘀证证候:肢体不遂,软弱无力,形体肥胖,气短声低,面色萎黄,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薄厚,脉细弱或沉弱。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