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中寒假致家长一封信高中寒假致家长一封信(14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信,肯定对各类书信都很熟悉吧,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文体。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信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寒假致家长一封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高中寒假致家长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您好!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已经结束。首先感谢您本学期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真诚感谢您多年来对我校的支持和厚爱!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各位家长和孩子春节愉快,阖家幸福!本学期我校期终考试分段进行,高二年级20xx年元月20日,高一、高三年级元月23日结束。考试结束后学生离校返家,元月26日正式放寒假。下学期定于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开学报到,报到当晚由班主任组织上晚自习,2月26日按照课表上课。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平安、愉快而又充实的寒假,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孩子予以指导和督促。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与您交流,供您参考。一、教育孩子注意安全。春节放假期间应该把防烟花爆竹,防火防电,注意饮食卫生和交通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要求孩子做到:①遵守交通规则,决不乘坐超速、超载、无牌无证无安全保障的车辆,不驾驶摩托车及其他机动车辆,②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正确使用液化气。③不去网吧,不进游戏厅、歌舞厅等营业性娱乐场所。④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⑤抵制社会不良诱惑,不与有不良行为的人员来往。⑥注意饮食卫生。⑦注意防火,不得参与生产、运输和销售烟花爆竹的活动,注意燃放安全,不要在易燃物附近或人员密集之处燃放烟花爆竹。二、多与孩子谈心交流。请您利用寒假能与孩子有较长时间相处这一有利时机,静下心来多和孩子交流,用心聆听孩子的倾诉,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加强学习动机、行为习惯和理想前途教育。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引导孩子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高考压力,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孩子加强青春期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同别人尤其是异性交往。三、督促孩子主动学习。尽量少安排孩子参加拜年活动,要求孩子远离无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性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督促孩子制订好寒假学习计划,认真复习功课,完成假期作业。四、配合学校加强管理。为巩固创建成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重申几点管理要求:①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②严禁学生带管制刀具和大功率电器进校园。③严禁学生佩戴首饰,穿奇装异服。④严控学生到校外租住,学生外租必须由家长来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女生外租必须有家长陪读。⑤学校实行半封闭管理。⑥授课教师对学生实行随堂跟踪签名制度,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以上举措,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高中寒假致家长一封信2各位家长:您好!一学期已经结束,我们对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为确保孩子们度过一个丰富多彩、健康活泼、愉快安全的假期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现将我校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寒假工作做如下安排:一、放假时间学生放假时间从20xx年x月xx日至x月xx日,x月xx日返校(8:00-11:00),x月xx日正式上课。二、假期要求1.要关心、引导孩子的学习。要求孩子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特别要提醒孩子有计划地完成作业。2.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鼓励并支持孩子大胆地参与生活实践,增强孩子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3.要让孩子学会有条理的生活。假期内,要防止孩子生活上的`无规律,如晚睡晚起、贪吃贪睡、迷恋电视等等,要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假期生活安排表,对作息、学习、运动、娱乐等都做出明确而又合理的安排。三、假期安全注意事项为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的各项工作,保证学校、社会、家长齐抓共管。针对寒假的特点,为彻底杜绝寒假期间学生事故的发生。学校特制定寒假安全公约如下,希望您督促自己的孩子做到: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过人行横道时要按交通信号灯指示,不要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要进行扒车、强行拦车等危险活动。2.掌握安全用电常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器设备,以免触电或引起火灾。3.注意消防安全,不玩火、不玩电、远离火源,不使用液化气,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4.不在危险的地方玩耍,不做任何带有危险性的游戏,及时远离危险因素。6.不听、不信、不传、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社会邪教活动。7.学生外出必须征得家长同意,方可外出,尽量不让孩子单独外出。8.不进入网吧,不私自到冰场和池塘等有冰的地方去滑冰、玩耍以防发生事故。9.学生要熟悉常用的报警电话(火警119,盗警110,急救中心120,交通事故122)。10.寒假期间注意个人饮食安全,并注意合理的作息时间。11.教育孩子不与不良人员来往,增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