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2022年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8篇)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年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主题沐浴书香,家校共读二、活动背景“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因此我校也将4月23日确定为我校读书日,将每年的四月份和五月份作为我校读书月,举办读书节推广读书习惯,今年是我校读书节的开始,为第一届读书节。我校书香工程已经开展多年,师生都已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小明星的评比也成为了常规工作,班级阅读小明星、年级阅读小明星、校级阅读小明星,已经是群星闪烁。为了使更多的人沐浴书香,使更多的家庭也参与到我校书香工程中来,建设书香家庭,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共享读书乐趣。因此第一届读书节活动的主题是“沐浴书香,家校共读”。三、活动组成(一)建设“书香家庭”倡议书1、时间:4月22日(周一升旗仪式)2、形式:国旗下演讲3、全校印发,每生一张(二)升级“班级图书角”建设工程1、班级图书角的图书量不得少于班级人均两本的最低量;2、有完善的图书借阅制度(有公示张贴);3、有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有完善的图书借阅记录(有记录本);4、每学期最少更换一次。5、完成及检查时间:5月10日(三)师生“读书笔记”展示1、地点:一楼大厅2、时间:(1)班内准备及评选:4月22日至5月6日(2)展示:5月8日3、学生“书海拾贝”择优展示(1)由班主任语文老师一起在班级中进行评选,要求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学生的本学期和上学期的读书笔记来评选。(2)过程:利用班会时间,由班主任在班中进行发动,学生将本学期和上学期的“书海拾贝”在班中进行展示,师生一起合算“书海拾贝”的每次得分,并予以公示,然后学生根据展览所见自主投票并当场公示得票。(3)每班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为班级总人数的10%。4、教师读书笔记“书韵留香”展示(四)“家中有爱”读书节创作比赛1、活动时间:4月22日至5月23日2、活动分层:根据学生年龄和读书实际情况,比赛分为一至三低年级组和四五高年级组。低年级组开展绘画征文活动,高年级组开展读书征文活动。3、具体安排(1)低年级组绘画活动一至三年级组的学生,可以用绘画为参赛形式,以“我想说爱你”为主题(不是题目),用绘画来表达自己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参赛纸张为B4(八开)大小书画纸;使用彩色铅笔或彩色蜡笔绘画。(2)高年级组读书征文活动四至五年级的学生,以书信的形式,根据自己读过一本书后的所思所感,来表达对自己家庭成员(不限一位家庭成员)的关爱之情。也可以以书信的形式,与书籍的作者(或文中主要人物)进行交流,写出自己读过这本书后的所得所感。(3)学生参赛要求自己创作,征文言语平时,有真情实感。征文不超过600字。(五)书香家庭、书香学子、书香家长评选1、时间:4月22日至5月24日2、与前期“建设书香家庭”倡议书相契合,由班主任在班内进行发动。3、以“书香家庭”评选为主,当选“书香家庭”的学生即为“书香学子”,其家长为“书香家长”。4、评选结束后,5月27日(周一)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六)五月份出版《青芒文学》第二期读书节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目的:“读好书,习美德,立良行”,以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素养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是我们的希望。以读书节为契机,引导学生亲近书籍,与经典为友,与智慧同行,使读书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以此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二、活动主题:——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三、活动时间:xx年4月1日—xx年4月30日四、活动安排:(一):图书整理1、图书馆整理,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下发各班图书。2、班级图书换换看。3、各学部制定活动方案,准备书籍。4、准备三——六年级阅读小博士评比。(二):共读一本书学生与家长共读一本书(各学部可以指定为小博士评比做准备的书),在亲子共读中唤起家长对读书的重视和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将读书经过通过拍摄照片、书屋特写、写读后感等方式汇成资料。(三):红领巾书市通过“以书易书、交换书籍”的形式,先让每个学生整理出自己想要交换的书籍1-3本——再到班主任处调换易书卡——最后通过易书卡到易书市场(分高、低段书市)换取自己喜欢的书。地点:学校明珠广场,时间:四月中旬,参加对象:全校学生。(四):智慧大讲堂邀请市语文教研员莫国夫老师为语文老师作推进学生阅读专题讲座。时间:4月11日。(五):学部活动一学部:美图润我情妙笔慧我心开展优秀绘本作品的推介活动,采用师生共读、学生自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图文共赏中增加对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