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广东)一轮标准示范卷5.doc
上传人:是你****辉呀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广东)一轮标准示范卷5.doc

2022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广东)一轮标准示范卷5.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标准示范卷(五)(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祭祀D.货币D由材料中“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可知,“贝”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有关,货币既可用于商品交换,又是财富的象征,故D项正确;占卜与商品交换及财富无关,故A项错误;饰品不能用于商品交换,故B项错误;祭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2.“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C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公元383年”“前秦领袖苻坚”可知,材料描述的战役是淝水之战,该战役中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故C项正确。3.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思想主张的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经世致用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项;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C项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项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4.下表是雍正、乾隆年间人均土地占有量统计表,据此可以获得的直接信息是()时间人口(人)人均土地(亩/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2735546232.54乾隆十八年(1753年)1027500006.89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2080957963.56A.资源危机日益暴露B.耕地面积逐步减少C.土地兼并愈演愈烈D.重农抑商的重要性A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均占有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资源危机日益暴露,故A项正确;材料中是人均土地面积减少,不是耕地面积,故B项错误;材料中人均土地减少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不是土地兼并,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人地矛盾,与重农抑商无关,故D项错误。5.《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A.历史事实的叙述B.历史过程的描述C.历史原因的分析D.历史结论的阐释D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是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故D项正确;历史事实的叙述是指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定位,故A项错误;历史过程的描述是指对历史发展的过程性描述,故B项错误;历史原因的分析是指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原因分析,故C项错误。6.“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C依据题干所给信息“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于1856年10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抢掠后又放火烧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7.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行业类别(单位)时间1912年1920年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1680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327975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根据表格可知,在1912年至1920年期间,我国的轻工业发展较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项正确;A、C两项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这一时期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B项排除。8.“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反映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故C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提出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为发展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A、B、D三项均排除。9.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