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教育师的幼儿调查报告(实用17篇)报告的语言应该简练、准确,并避免使用难懂的术语和长句子。写完报告后,还可以请他人进行审阅和评价,以获取反馈意见,进一步提高报告的质量。撰写报告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中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安排,以提升报告的质量。幼儿教育师的幼儿调查报告篇一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调查对象:社区内幼儿园。调查人:一、调查背景、目的近段时间,各幼儿园都进入了秋季入园的招生报名阶段,“入园难”问题开始凸显。北京朝阳区一家私立幼儿园园长介绍说:“我们只能容纳180个孩子,名额早已经报满了,现在我们只能给前来报名的家长登记排号。”在登记册上,2007年出生的“金猪宝宝”已报了200多名,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有100多名,就连2009年出生的也登记了30多名。“入园难”问题在全国不少省市都普遍存在,而北京、上海、广东、江西等地的幼儿园入托难现象已然成为社会问题引起关注。通过对本社区内的幼儿园数量、容量以及质量进行调查,确定是否存在入托难现象,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二、测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一)对象:社区内幼儿园。来自fAnwen.CHAzidian.cOM(二)测查方法:普查。(三)测查步骤:1.调查社区内适龄入学幼儿的数量。2.调查幼儿园的数量,并对幼儿园的容量以及质量逐个调查。3.调查幼儿入学的其他途径。三、结果分析。社区内已然出现了入托难现象。社区内本地人口并不多,适龄入学幼儿也在少数,然而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使得适龄入学幼儿的数量迅速膨胀,从原本的十几人增至如今的近百人。而社区内的幼儿园由鼎盛时期的“一公二私”(一个公立幼儿园和两个私立幼儿园)减少至如今的“一私一残”(一个私立幼儿园和一个聋哑学校)。而两个幼儿园容纳幼儿的数量以及质量屈指可数,不少家长无奈舍近求远选择其他社区的私立幼儿园。四、原因分析。1、制度不健全。“说到底,入园难,反映的就是供需关系。公立幼儿园质量高,在百姓中的需求量大,但数量相对少,民办幼儿园按市场运作,可是又太贵,在普通百姓中需求少。”北京市教委学前教育处处长张小红介绍,目前,全市各类幼儿园共1253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包括政府办园、单位部门办园等)占到70%,其中民办园409所。“按照户籍规划,目前1253所幼儿园能够提供学位25万个。”而据统计,2007年—200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新生儿有万人,而2009年在园幼儿有万人。2、数量有限建设难。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分析说,目前存在着指导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尚不健全,投入体制不明确,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匮乏等问题。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以公办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体”,因此北京市各区县近十年来公办园建设数量十分有限。另外虽然北京早在2001年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学前教育条例,但有些区县和部门及在京中央单位办园主体在贯彻条例中仍然存在缺位或不到位的情况。1学前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学前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一直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例如,在北京中心城老旧居民区,幼儿园规划建设数量严重不足;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产权不明晰,出现少建、不建、挪作他用等现象;受企事业单位分离社会职能的影响,原有社会办园的规模严重萎缩等。3、生育高峰扎堆入托。2007年,上海市教委宣布,上海正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在园人数比2001年多出8万多名。高峰年份,上海大约有50万名适龄幼儿需要入园。而由于不少招生不足、办得较差的幼儿园都在生育低谷期被淘汰关闭,上海当时有幼儿园约1000所左右,缺口达500所。五、解决措施。1、支持公办园办分园重新发挥公办园辐射作用。2、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必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方针,多建立一些公立、条件较好的幼儿园。3、教育专家:要让义务教育向早期教育延伸。幼儿教育师的幼儿调查报告篇二全国妇联20xx年5月发布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分析报告。报告中根据中国2019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万,占农村儿童,占全国儿童。与2019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五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20xx年5月,中国青少年分析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直辖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教师687人、校长42人。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怀有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希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