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芦花荡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快速阅读课文,能复述故事情节。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3、学习小说中叙事、写景、抒情的特点,体会写景对文章的作用。4、体会文中在叙事中所洋溢的讴歌抗日军民的激情。【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快速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2、把握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学生自己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进行预习。了解河北白洋淀的地理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苇塘(wěi)竹篙(gāo)疟子(yào)寒噤(jìn)吆喝(yāohe)蹿(cuān)仄歪(zè)飒飒(sà)泅着(qiú)穿梭(suō)2、解释词语:尖利:尖锐,锐利。能耐:技能,本领。悠闲:闲适自得。央告:央求。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也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吆喝:大声喊叫。二、导入电影《黄河绝恋》、《紫日》、《敌后武工队》等都是反映抗日斗争的,最近又在重拍《小兵张嘎》,在这些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中,让我们感受到群众的力量,团结的力量,更让我们认识到群众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它让我们至今难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发生在抗日战争岁月里的一个故事。1、作者孙犁:孙犁,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1913年生,河北安平县人。1937年冬投身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艰苦的对敌斗争生活的,赞颂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主要作品有:《荷花淀》、《芦花淀》、《嘱咐》等,后来都收在《白洋淀往事》、《芦花荡》等集子中。建国后还创作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村歌》等。2、请学生介绍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以及河北白洋淀的情况。三、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时间:一天夜里地点:芦苇塘人物:老头子、大菱、二菱事件:老头子送大菱、二菱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大菱负伤流血,老头子发恨要讨还血债。学生互相点评,注意复述中的问题。2、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老头子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段落和句子。明确:事情有:他运输粮草,护送干部;送两个十几岁的女孩进苇塘;设计圈套钩住鬼子,痛砸鬼子等。句子如:“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我没脸见人。”、“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时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等。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是文章的文眼,是关键,最能体现老头子的性格。4、叙事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本文在刻画主人公时主要用了哪些描写?作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一般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本文写老头子主要用了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描写。四、作业1、课后练习一。2、划出刻画老头子的描写方法并进行分析。3、找出文章中的写景部分。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刻画人物的方法。二、继续学习,研讨1、交流学生找出的刻画老头子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2、归纳人物性格: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过于自信自尊的特点。3、课后练习二,进行小练笔,相互交流。4、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环境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形成的客观因素,环境描写往往离不开景物。景物描写可以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所,又可以是起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交流各自找出的景物描写,体会它们的作用。注意文中的景物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对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增添了小说的传奇色彩。5、对周围熟悉的环境进行描写,适当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三、讨论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明确:即使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人们仍是那么乐观,对胜利充满信心。可以联系其他的文艺作品中的歌声,如:《青春之歌》、《红岩》等小说,《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让学生学习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