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精品多篇)[概述]2021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篇一徐特立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教育和培育了大批人才,为青少年的成才教育活动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许老长达73年的教育生涯中,他身体力行,以集传统美德之大成的高尚人格,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一座宏伟的丰碑;他精辟入髓的德育思想,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他精湛绝伦的德育艺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深刻理解徐特立精神内涵,将徐特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相结合,对于大学生道德信仰和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强调以道德信仰教育为先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背景下,徐特立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很多独具见解的理论。在徐老的著作《小学各科教授法》中,他就写道:“修身科以涵养生徒德性,指导道德实践为要旨。”其中还具体论述了小学各年级修身科教材编写原则与教授方法。到了20年代初,徐老提出:“思想道德教育要同革命战争的各个方面和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的自动能力和创造性。”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日寇的奴化教育,徐老坚决主张:“要消灭一切教育上的麻醉剂,使人民从民族解放斗争中觉悟起来。”1946年,徐老在一次讲述伦理道德问题时说:“一般教育问题,总是把伦理教育提到第一位。”同时他也指出:“道德、能力、思想都是政治教育,在学校要放在第一位,学校要讲道德和能力。”由此可见,徐老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民族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阐明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刻意义,把思想道德教育摆在了首位,体现了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目前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对于道德信仰的教育重视程度逐渐下降,重成绩轻思想,这也导致部分当代大学生道德的沦丧和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是培养大学生知、情、意的基础,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必须要有道德信仰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把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准则,从而到达对道德理想的敬仰和不懈追求。所以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徐特立精神,深刻理解徐特立精神中道德信仰的内涵,并将其作为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指导精神,以道德信仰的教育为先,重视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培养与塑造。二、注重提升大学生自我道德素养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信仰、心理等方面的素养,提升大学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徐特立说过:“道德思想造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就是人格,我们也要造就一定立场、一定方向又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其“三育并举、德育为先”的精神理念,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和道德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积极弘扬徐特立精神,一方面就要组织大学生认真学习徐特立教育思想,把大学生塑造为道德品行优良的先进群体,用徐特立精神在指导大学生的同时,引领社会道德风尚,这是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首要目标。当代大学生要坚定道德信仰,树立人生目标,并为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充分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将徐特立精神渗透到高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中,重点突出道德信仰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弘扬徐特立精神的过程中,要通过身边优秀道德典范人物来宣传和表彰,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到徐特立精神离自己并不遥远,也并不是一句空谈,身边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都体现着道德和人格,而这些也正是徐特立精神的核心。三、灵活运用徐特立教育思想,创新大学生道德信仰建设理论和方法徐老的诸多理论和言行,无不闪耀着徐特立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当前的道德信仰教育工作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徐特立精神的实质,灵活的运用徐特立教育思想,对于大学生道德信仰建设工作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一)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徐特立曾指出:“青年的特性如素丝,染苍则苍、染黄则黄,在这种不定型的性质下,青年工作者的责任特别重大。”徐老的言论指出了青少年的成长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作为教育者应该深入的了解、掌握并尊重这种规律,按规律来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者应该遵守的前提和原则。如果教育过程中违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就会禁锢年轻人活泼奔放的思想,只能培养一些没有能力、没有主见的庸才,这是与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建设目标背道而驰的。(二)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徐老在谈到教师时说道:“爱护学生,研究学生个性,注意生徒智慧的差别及擅长是什么。”他还认为:“自觉是教育上最高的原则。”徐老还极力倡导学校“应当培养敢于发挥其个性,动脑筋辨别是非,有主张、有试验、有创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