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六篇).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六篇).docx

2024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六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六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内涵篇一关键词:劳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技术教育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中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劳动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把“劳”字列入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劳动的价值、歌颂了劳动的伟大,指出要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特别是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小学如何开创劳动教育新局面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劳动教育目标、任务和路径。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路径和管理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贯彻落实意见,是中小学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纠正劳动教育被“弱化、软化、淡化”现象,促进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需要;是大力倡导学校、家庭和社会为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的需要。劳动教育应该培育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7个方面的劳动素养。这7个方面的劳动素养培育的重点是:树立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开创未来,将来用自己辛勤劳动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的观念。劳动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也就是说,通过劳动教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能增强学生的智慧、增进学生的知识;能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强健学生的体魄;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践证明,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生产知识和技术,提高对劳动的认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爱护公物、尊重科学、敢于创造、遵守纪律、安全生产、勤俭朴素等优良品质。学生在接受劳动技术教育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交替进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体会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铸就。”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缺少劳动机会,不会劳动,不重视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一)从学校方面来说一些学校认为劳动教育不重要,学了也不考,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这门课也无计划、无考核。还有一些学校是以相近活动代替劳动与技术课。(二)从家庭方面来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用干。(三)从课程方面来说主要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错误理解。新课改取消了劳动技术教育独立设置课程的地位,而将其与分析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并列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领域。所以就出现了两种错误理解的情况:一种是部分地区和学校将“分析性学习”也作为一种课型独立设置,这样就挤占了劳动教育时间和经费。另一种是把非指定领域的活动全算综合实践活动课,就造成了劳动技术教育的缺失,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无“名分”无标准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中小学校,劳动技术课由原来的独立学科课程变成一个学习领域,失去了“正当名分”。小学、初中将劳动与技术课改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课变成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的一个“学习领域”,并且没有制订劳动与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二)定位不明劳动技术课由学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