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体型外貌(体尺)及其鉴别.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牛的体型外貌(体尺)及其鉴别.pdf

牛的体型外貌(体尺)及其鉴别.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章牛的体型外貌及其鉴别第一节牛体各部分的特征一、牛的体表部位名称头部头颈部颈部鬐甲前驱前肢胸部牛体背部中躯腰部胸肋部腹部尻部臀部后肢后躯尾乳房生殖器二、牛的各部位特征(一)头部:头部所表现的品种特征最为明显,亦可区别生产用途和性别特征。早熟品种的牛:头短而宽晚熟品种的牛:头狭而长品种役牛:头较粗重肉牛:头短宽,多为奶牛:头细长**用役牛头较粗重性公牛:头宽短而深,粗重,眼大,途肉牛头短宽别鼻孔大,嘴宽奶牛头细长母牛:头轻狭长,清秀细致※如果牛头公母不分,甚至公牛母相或母牛公相,都是严重缺点。一般标准:头长/体斜长>34%→长头头长/体斜长<26%→短头最大额宽/头长>47%正常最小额宽/头长<37—40%(二)颈部:颈长一般为体长的27—30%,超过此限则为长颈或短颈。1.一般役用牛和肉用牛的颈较短粗,肌肉发达;乳用牛颈较薄长,两侧有许多皱纹。2.公牛颈部比母牛粗短而隆起。(三)鬐甲亦称肩峰肉用牛或兼用牛比奶牛及役牛的要宽、厚,公牛的鬐甲比母牛的高而宽。(四)前肢:肢势应端正,肢间距离宽,肢间距离很近时会影响胸部的发育。(五)胸部:胸要宽大,并有足够的深度。肋骨扩张愈好,弯曲成弓形。胸腔的容积大,因而其心、肺发达。(六)背部:良好的背应该是长、直、平、宽,与腰结合良好。由耆甲**到十字部成一水平线,不可有凹陷或拱起。(七)腰部:长、宽、平,与背和十字部结合良好。(八)腹部:腹内有消化器官,故应充实,容积宜大呈圆筒形,不应有垂腹或卷腹。垂腹也叫“草腹”,表现在腹部左侧显得特别膨大而下垂,多由于幼年期营养不良,采食大量质量低劣的粗料,瘤胃扩张,腹肌松弛的结果。卷腹:由于幼年期采食体积小的精料的结果,腹部两侧扁平,下侧向上收缩成犬腹状态。消化器官不发达。(九)尻部:尻部要求长、宽、平直,肌肉丰满。母牛尻部宽广,有利于繁殖和分娩,而且两后肢相距也宽,有利于乳房的发育,产肉量也多。(十)臀部:要宽大,肌肉丰满。(十一)乳房:乳用牛要求乳房形状巨大,乳腺发达,结缔组织不宜过分发达。肉用牛同样要求发育良好的乳房,以便有足够的奶汁哺育犊牛。(十二)生殖器官:公牛应有发育良好的睾丸,副睾发育良好。(十三)后肢:奶牛要求大腿四周肌肉适当的薄,以便容纳庞大的乳房。肉牛要求大腿厚实而丰满,是多肉的象征。后管比前管长,肌腱愈发达,则侧面愈宽,是强壮有力的象征。如管围呈圆形,则是肌腱发育不良的表现。**(十四)尾部:一般要求尾根部不宜过粗,要着毛良好,粗细适中。(十五)皮肤和被毛:一般奶牛和肉牛的皮肤较薄,富弹性。被毛平整,光滑的牛,表示健康的牛。第二节各种用途的外貌特点一、乳用牛基本特点:皮薄骨细,血管暴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全身细致、紧凑而棱角明显。1.侧望:构成一个楔形,即前躯浅后躯深,表示其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乳系统发育良好。2.前望:△又构成一个楔形:表示耆甲和肩胛部肌肉不多,胸部宽阔,肺活量大。3.上望:构成楔形:表示后躯宽大,发育良好。4.乳房:①要求外形结构良好,乳腺充分发育,容积大,附着紧凑,向前后延伸扩大,充满两股间,并突出于后方但不下垂。②4个乳区均匀发育,乳头距离均等,大小适中,呈圆柱状。③乳房上的被毛短而稀,皮肤柔软,乳静脉显露,乳静脉粗大,弯曲而且分枝多是血液循环良好的标志。乳井的粗细是说明乳静脉大小的标志。**④乳房内部腺体组织约占75—80%,结体组织占20—25%。挤奶前后形状变异较大。二、肉用牛外貌特点:体躯低垂,皮薄骨粗,全身肌肉丰满,疏松而匀称,体型呈“矩形”。1.前望:头短额阔,面宽,角细。胸宽而深,耆甲平广,肋骨十分弯曲,构成“矩形”。2.侧望:颈短而宽,胸、尻深厚,前胸突出,股后平直构成“矩形”。3.上望:鬐甲宽厚,背腰和尻部广阔,构成“矩形”。4.后望:尻部平宽,两腿深厚,同样构成“矩形”。★局部来看,与产肉性能最关重要的有耆甲、背腰、前胸和尻等部位,其中尤以尻部为最重要。●鬐甲要求宽厚多肉,与背腰在一条直线上。●腰要求宽广,与耆甲及尾根在一条直线上,显得十分平坦而多肉。沿脊椎两侧和背腰肌肉非常发达,常形成“复腰”。●尻部应宽、长、平、直而富有肌肉,忌尖尻和斜尻。第三节牛的外貌鉴定一、肉眼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