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调查报告关于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调查报告2019-09-2313:00:01小编:admin一、整治工作特点和进度(一)基本特点1、明目标。计划用两年时间(2015年和2015年),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区、天然气管网覆盖区和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三区”),以及平廊公路、东西大道、平兴公路和高速公路平湖段(以下简称“四路”)两侧各300米范围内的燃煤锅炉,通过淘汰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推广集中供热、供气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使用,从而提升城市空气质量。2、早启动。市政府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摸底,于2015年4月出台了XX市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意见,这也是XX市范围内最先提出的一个较为完整的整治方案。3、强措施。成立了XX市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并建立了考核机制、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市环保局定期将整治动态进度进行汇总梳理,有针对性地配合镇街道做好企业的技术服务,强化执法监督。2015年7月,又结合“夏季风暴”印染行业企业执法检查,对“三区”范围内共涉及印染企业8台锅炉,明确要求2015年12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逾期未通过验收的,一律停产整治。4、破难题。XX市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意见出台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进度不快,针对一些业主不配合又无合法手段强力推进的现状,今年5月,市政府又出台XX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通告(平政发〔2015〕86号),明确法律依据,加大推进力度。通告要求“禁燃区内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必须在2015年12月31日前停用或改用清洁能源,逾期继续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由环保部门依法责令拆除或者没收”。市环保局专门组织人员,将通告当面送达涉及的相关单位,提出整治要求。5、重激励。由于燃煤锅炉的整治改造,增加了企业改造成本和生产经营成本,原补助政策过低。整治工作的推进阻力大,为此市环保局与经信局多次沟通并积极向上反映,政府从实际出发,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对立式锅炉每蒸吨补助2万元,其中,0.1蒸吨及以下锅炉补助0.3万元;卧式锅炉1蒸吨以下补助3万元,1蒸吨及以上锅炉以4万元为补助基数,每增加1蒸吨再补助2万元。另外,“因工艺要求或管网未到必须使用自备锅炉的,改用清洁能源按设备投资的补助由10%提高到20%,单个项目上限由1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补助资金由市污染减排专项资金和工业发展资金各按50%列支。(二)整治完成进度关于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调查报告关于燃煤锅炉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调查报告1、“三区”区域。共涉及企业40家,锅炉53台,要求区域内燃煤锅炉一律拆除,改用集中供热或改用清洁能源(但中心城区不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目前,已完成24台,完成率为45.3%。具体为:已拆除11台,改用生物质燃料5台,已停用8台。其中,中心城区27台,已完成12台,完成率为44.4%。具体为:已拆除8台,已停用4台。2、“四路”两侧。共涉及企业86家,锅炉108台,要求全面开展燃煤锅炉烟气净化设施建设和改造,确保烟尘烟色达标排放。目前,已完成77台,完成率为71.3%。总的进度还是缓慢,任务还相当的重。针对2015年的整治任务,当湖、钟埭两个街道已组织力量,均完成了现场查看,与涉及单位进行了沟通协商,按照整治要求和年度计划展开工作。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企业主环保意识还不强。部分观望的企业主往往只算一笔改造成本账,认为目前燃煤更加经济实惠,一旦改用其他清洁能源,除一次性改造费用外,还会增加日后的运营成本。却没有真正认识到改造的目的是提升空气质量,环保意识淡薄,更没有认识到自己企业多年来低成本生产对全市空气造成的污染。部分单位,虽然经多次上门宣传政策,但企业主对整治仍有想法,部分态度强硬,不肯配合,甚至恶语相向,整治推进阻力较大。2、基础设施配套还不足。近来年,我市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管网建设虽然发展迅速,但整治涉及企业多,分布广,现有设施无法满足部分企业需求,如开发区华比欧、雪飞制衣等企业,虽在供热管网覆盖区,但蒸汽管网到达厂区还有很长距离,管网铺设费用巨大,且蒸汽用量都不大,供热公司积极性不高。3、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市正大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禁燃区内部分企业已列入征收拆迁范围,由于征收拆迁补助政策与燃煤锅炉整治补助政策不一致,导致整治工作推进难度较大。目前征收拆迁补助政策中对燃煤锅炉的补偿明显高于燃煤锅炉整治的补助,企业宁可等征收拆迁。按照市政府禁燃区通告要求,禁燃区内现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必须在2015年12月31日前停用或改用清洁能源,时间紧,矛盾大。4、强制整治手段还缺乏。目前,环保执法依据的是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烟气超标的企业可以进行处罚,但实际缺乏操作性。一是烟气指标监测困难,时效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