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词常识【精品多篇】[前言]诗词常识【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诗词常识篇一旧体诗词一、古体诗二、格律诗(一)节奏(二)押韵(三)对仗(四)平仄旧诗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一、古体诗:汉魏南北朝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格律诗形成之后,直到新体诗出现至今,古体诗依然存在。古体诗是古代的自由诗,篇幅长短自由;句子形式(长短)比近体格律诗自由;用字不限平仄,押韵也比较自由,韵脚可平可仄,既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一首诗的韵可以平仄交替,还可以换韵;修辞也不怎么强调对偶(对仗)。旧体诗中依每句诗的字数,称为四言诗、骚体诗(杂言)、五言诗、七言诗等。如东汉张衡的《四愁诗》是每句七字的,但句中有个虚字,如第一段: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到了南北朝,鲍照写的《拟行路难》(其一、三)才隔句为韵,如其一: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二、格律诗格律诗原称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格律诗起源于南北朝,至唐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格律诗。格律诗有如下几种类型:(一)节奏节奏是格律诗的表现手段之一。五言的节奏一般是2-2-1,有时是2-3。七言诗的节奏是2-2-3或2-2-2-1。(二)押韵诗句末尾用韵母相同的字,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就叫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韵脚通常在双句尾字,有时一首诗的第一句也入韵。比如:述怀(作者:张海鸥)独立苍茫夜未阑,缓凭疏影认流年。曾经塞北轻弹剑,未料江南细悟禅。白发无情偏有种,青春有意却无缘。蹇驴长路休频忆,且共清流倚醉眠。格律诗通常都押平声韵,一首诗中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作韵脚,不能换韵。格律诗押仄声韵的很罕见,象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关于韵书自唐代以来,人们作诗用韵,有韵书可依。《切韵》,隋代陆法言著《唐韵》,唐人孙愐据《切韵》修订编成。《广韵》,宋代陈彭年、邱雍根据《切韵》、《唐韵》修成《广韵》。《集韵》,宋代丁度据《广韵》修成《集韵》。《礼部韵略》,为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丁度又把《广韵》改编为《礼部韵略》。《平水韵略》,金朝的平水书籍王文郁编成《平水韵略》,分为一百O六部。后代称他的韵书为平水韵。元、明、清代文人作诗押韵,一般都采用平水韵。《佩文诗韵》,清代人据平水韵编成,仍采用一百O六部的分韵系统。今人王力的《古代汉语》教材下册第二分册有专节讲诗词曲的格律,并附有《诗韵常用字表》、《词谱》、《曲谱》、《曲韵常用字表》;王力还著有《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等,是现代学诗者比较方便使用的书。关于限韵、次韵、步韵、迭韵限韵是试场或文人雅集时限定使用某韵,也有限定用某字押韵的。唱和诗最初是一唱一和,不一定要使用原韵,但宋代以后差不多都要用原韵,叫做“次韵”或“步韵”。迭韵则是迭用自己作的诗的原韵。词韵比诗韵宽松。(三)、对仗格律诗的对仗是指一组对偶句的出句和对句匀称相对,字数、平仄、结构、词性、词义等等,都要相对。如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对仗有宽对与工对之别。工对如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这是同类概念相对。吴均《与宋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也是如此。又如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对得也很工整。宽对还包括“借对”和“流水对”。借对是利用一字多义的现象来构成对仗,如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又如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野鹤清晨出,山清白日藏”。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字面对仗,而意义却前后句相承,两句的次序不能颠倒。如沈遘《过冀州闻介甫送辽使当相遇》诗:“闻报故人当邂逅,便临近馆为迟留”,又如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过天青,树抄百重泉”,或如孟浩然的《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忽逢青岛使,邀入赤松家”。对仗还有言对、事对之别。言对只是一般言词的对偶,事对则含有事实,也就是使用典故。言对如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事对如陆游《书愤》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首八句的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颔联、颈联一定要对仗。绝句则不要求要仗。(四)平仄平仄是指字的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如中古时,东、董、送、屋四字就读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就是平声,仄包括上、去、入三声。旧体诗讲平仄,就是讲究平声与仄声的交替和对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