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借款合同关于借款合同集锦(15篇)随着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日益加深,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合同能够促使双方正确行使权力,严格履行义务。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借款合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关于借款合同1合同编号:抵押借款合同抵押人(以下简称甲方):身份证号:详细地址:抵押权人(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详细地址:甲方因个人需要,向乙方申请借款。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甲方以其自有财产(以下简称甲方抵押物),作为借款抵押物抵押给乙方,由乙方提供双方商定的借款额给甲方。就有关事项订立如下协议:1、甲方向乙方借款金额为人民币元整(¥)。2、借款期限:自20年月日起至20年月日止(具体借款日期以借据为准)。3、借款利息自借款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计收至结清日止。4、甲方以位于市的合法房产(房地产证号:;面积:。)作为抵押,向乙方提供担保。5、甲方保证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按期归还本金,利随本清。否则乙方有权处置该抵押物。6、抵押期限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至甲方履行完毕本合同止。7、签订本合同后,甲方未经乙方同意不得将抵押物出租、出售、转让、再抵押或以其他方式处分。抵押期间抵押物不受甲方破产、资产分割、转让等影响,如乙方发现甲方有违反本条款的情节,将处置抵押物。8、违约责任1)、乙方如因本身责任不按合同规定支付贷款,给甲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乙方应负责违约责任。2)、甲方如未按合同规定归还借款,乙方有权向自己户口所在地管辖的人民法院申请拍卖抵押物,用于抵偿借款本息,若有不足抵偿部分,乙方仍有权向甲方追偿。直至甲方还清乙方全部贷款本息为止。9、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双方应向办理《委托书》公证手续,并在3个工作日内到甲方抵押物所在地管辖的'房地产交易中心(房管局)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有关抵押的登记、公证等一切费用由甲方负责。10、本合同系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签订的债权文书,甲方到期不履行义务,乙方可根据《民诉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直接向自己户口所在地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11、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执壹份、乙方执壹份、房地产交易中心(房管局)留存壹份。甲方:乙方:电话:电话:签约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关于借款合同2借款合同印花税的问题按照规定,借款合同应当缴纳印花税。有网友咨询了以下几个问题:1、银行给予企业以信用额度的合同,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2、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贴现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3、企业与企业之间签署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4、银行与企业之间签署的银行汇票承兑协议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5、信贷额度协议展期,及借款展期,是否应缴纳印花税?如何缴纳?答:(1)根据《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1988]30号)的规定,“借贷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的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此,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计税贴花。以后,只要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再签订新合同的,就不另贴印花。(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印花税只对税目税率表中列举的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凭证征税。”银行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商业汇票贴现协议、商业汇票背书转让协议、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协议不属于印花税征税范围,不必缴纳印花税。(3)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1]155号)的规定,“对办理借款展期业务使用的借款展期合同或其它凭证,按信贷制度规定,仅载明延期还款事项的,可暂不贴。借款合同印花税常用知识问:公司给公司借款,借款印花税怎么算,是根据借款合同还是根据具体的发生额,借款合同是一年期的,但发生的时候可能借了还,还了又借,每次发生的金额也不一定相同,这样一年根据发生额累加的金额就超出借款合同上的金额,请问一下公司应怎么算印花税?答:关键是合同怎么签订的,如果是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是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之间较少),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借款合同贴花问题的具体规定》(国税地[1988]30号)的规定,借款双方签订的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一般按年(期)签订,规定最高限额,借款人在规定期限和最高限额内随借随还。为此,在签订流动资金周转性借款合同时,应按合同规定的最高借款限额计税贴花。以后,只要在限额内随借随还,不再签订新合同的,就不另贴花。如果不是周转性合同,那么按合同上面记载的'借款金额贴花。印花税同其他税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⑴征收面广,税源广泛。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之间的经济交往频繁,书立、领受和使用凭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而对书立、领受的凭证征税,其税源广泛。⑵征收简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