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潮语文教案设计观潮语文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潮语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观潮语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作者有顺序、特点的观察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或学生听录音朗读。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2、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三、提出问题,确定目标。1、再读课文,学生根据课文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目标: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四、读中感悟,深入理解。1、默读有关段落(主要是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声音和形态的语句,把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天奇观”的语句画下来。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尝试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3、结合学生的、交流,观看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进一步体会那雄伟壮观的景象。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5、理清顺序,学习方法,尝试背诵。五、指导写字,抄写生字。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什么?了解了什么?二、引入新课。1、潮来之时声势浩荡,潮来前、潮过后又是怎样的情景?2、学习课文第二、五自然段。三、创设情境,复述课文。让学生以台记者身份,以课文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生字复习巩固。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2、摘抄课文中精彩生动的句子和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观潮语文教案设计21、观潮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4)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的目的。(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3)通过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通过学习,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大自然之壮美。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四、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五、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六、小结1.初读课文,说说本课主要在写什么?2.教师指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及拼音。七、布置作业A类:抄写本课生字词,预习并划出文中的比喻句。B类:抄写本课生字词,并从中挑选4个词语进行造句。C类:抄写本课生字词,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并整理在笔记本上。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全文。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