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押题卷(二)(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一吃****仕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押题卷(二)(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押题卷(二)(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在追溯本族来源时夏、商、周总是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是中华一家。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形成C.黄帝地位在中华大地至高无上。D.血缘制度不断延续【答案】A【解析】由材料“夏、商、周追溯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中华一家”可知夏、商、周三族都认为他们拥有同一祖先,都是黄帝族后裔,具有初步民族认同意识,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观念而非宗族观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族与黄帝族的关系而非黄帝地位,排除C项;夏商周自认与黄帝族关系不能体现血缘,排除D项。25.“乐府双璧”之一《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描绘了北朝时期商业活动场景;但发展到隋唐时期流通货币仍是钱绢并行。这主要反映了()A.魏晋隋唐时期长安是当时商业最繁华的城市B.魏晋隋唐时期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水平C.魏晋隋唐时期市坊布局分明、商业管理规范的特点D.魏晋隋唐时期商业活动存在时间地点的限制【答案】B【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魏晋隋唐时期市的分布和隋唐货币是钱绢兼行。商业区比重小,货币是钱绢兼行。突出了魏晋隋唐时期商品货币的发展水平整体上较低的事实,故答案为B项;A项错在材料中没有与其他城市的比较;C、D两项都是材料局部信息的反映。26.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元代始,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现象说明()A.元朝地域辽阔,实现了国家统一B.出于加强军事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受蒙古族管理传统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材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可知当时打破传统的地方区划就是便于实现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ACD材料无从体现。27.17世纪以后,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浙地区因“地利树桑,人多习蚕务者”成为北方商品粮的主要输入地,闽广等地也因弃稻种植经济农作物,造成粮食供应紧张。另一方面至18世纪也因此促成如苏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扩大B.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的衰退C.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阻碍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D.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压力下的一种经济变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分析17—18世纪(明清时期),“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大力发展棉织业,其严重的缺粮又促使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该地区为解决人口压力而顺应经济发展的灵活应对,D项符合题意;因江南粮食不足,促使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体现了非农业人口比重的提高“带动”了消费市场的扩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民间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趋势”,是农业的进步,B项说法错误;苏州成为全国性的粮米贸易中心反映了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促进”了明清长途贸易的发展,C项错误。28.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而至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如: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等。据此可知()A.传统体育文化仍然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已经受西方文明影响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渐得到贯彻【答案】C【解析】据材料“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跑带跳二百二十码”,“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到全民健身,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