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和积累的方法。培养积累能力。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3.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4.掌握书写提示中字形的特点,并书写漂亮。5.积累古诗,体会中国诗词文化的魅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词句段的运用,学习带“得”字句子的特点,并加以运用。2.会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全班交流介绍自己的读书、积累的方法。2.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二、词句段运用。1.(出示第一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a.小组交流。b.全班汇报。“得”字前面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用的是形容动作的程度。c.仿照写一写。2.(出示第二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a.小组交流发现。b.全班汇报。前半句句尾的.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就是用接龙的形式写句子。c.自己尝试说一说。d.小组合作说句子。三、书写提示。我们的汉字博大精深,要想写美观就要找出汉字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出示汉字)1.观察汉字,你发现了什么特点?都有撇捺。2.你觉得怎样写才能把这些字写美观?撇捺要写得舒展,字形就优美。3.先在书上描红,再写一写,注意撇捺的特点。4.学生字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交流、评价。四、日积月累。1.课件出示《采莲曲》学生边欣赏图片教师边诵读。2.说一说,古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a.小组交流。b.汇报3.生诵读古诗。4.尝试背诵。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因为提前让学生做了预习,这节课的教学进展比较顺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用词语接龙的形式说句子说得非常精彩,背诵古诗环节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会按要求仿写句子。2.会写寻物启事。3.注意汉字中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的写法。4.理解积累成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句子和泡泡图里的提示。2.讨论交流读后的感受。(1)读第一句话,理解“没精打采”的意思。“没精打采”的意思是不高兴,不振作。这个词写出了“他”坐在那里的状态。第二句话把“夜空中群星闪烁”比喻成“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既形象又具体。仿照第二句话而写的比喻句,把太阳初升时的'颜色、形状展现在我们的眼前。(2)积累好词佳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养成摘抄好词佳句的习惯,还要善于品词析句,想一想文章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妙,这些词语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语境中运用。二、词句段运用。1.出示第一题。2.学生讨论。(1)《海底世界》的开头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围绕开头进行叙述的?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具体描写了大海深处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本中的两个题目。开头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具体的描述。第一句可以围绕“石头有多奇妙”进行描写,可以写石头的形状、颜色等,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想象。第二句需要自己想好写什么事物,确定后,先提出问题,然后具体描述。3.学生仿写,完成后同桌交流,进行修改。4.出示“寻物启事”。5.讨论格式及写法。寻物启事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项内容。(1)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以只写“寻物启事”,也可以加上丢失物品的名称,如“寻手机启事”“寻钥匙启事”“寻公文包启事”等。(2)正文。一般包括以下三层内容: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质地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写清寻物者的单位、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如有必要还可以写明给予酬劳之类的话语,最后要表达谢意。(3)落款:署上发文单位的名称、个人姓名等,并署上发文的日期。6.学生照样子写寻物启事,写好后全班展示。三、书写提示。1.读泡泡图里的提示。2.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3.小结:本次书写提示安排的是笔画较少和笔画较多的字,我们要根据泡泡图里的提示,认真观察汉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还要考虑笔画的长短和笔画间距。四、日积月累。1.出示成语,指名朗读,解释成语。2.汇报交流。我们要借助拼音,认识生字,然后通过查词典,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成语的意思,采用多种方法记牢这些成语,并能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1)“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