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二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二篇).pdf

2024年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二篇).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我校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____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教材特点: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四、学情分析:高一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2024年高一上数学教学计划(二)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2024年)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常用方法,夯实数学基础;3.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证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数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课本内容:(1)数的拓展与应用(2)多角度看立体图形(3)几何变换初步(4)初步函数与方程(5)三角函数2.衔接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的串讲:(1)温习初中数学知识,回顾重点知识和经典题型,帮助学生巩固基础;(2)引导学生使用初中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3.数学建模:(1)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提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建模分析,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3)创设多种学习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2.课堂互动:(1)采用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引导学生彼此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1)提供实际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2)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问题求解,并探讨解决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四、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