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边富民行动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王秋****哥哥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兴边富民行动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兴边富民行动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第一章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兴边富民行动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1.2.2项目法人:****************法人代表:****************1.1.3项目地址:********************************1.1.4建设规模及内容:****************兴边富民行动育肥羊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结合该团实际情况,在****************新建连队四连,兴建育肥羊棚圈100栋,每栋棚圈建筑面积57.85㎡,棚圈总建筑面积5785㎡,以及围墙、大门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以承包方式承包给团场少数民族。使少数民族摆脱贫困实现生活、生产自理,走上致富道路。1.1.5投资规模:计划总投资316.37万元1.1.6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316.37万元,全部申请国家兴边富民行动项目补助资金。1.1.7建设周期:2013年7月—2014年7月,一年1.1.8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第二章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制依据1、《国家民委财政部关于继续推进兴边富民的意见》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4、《****************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6、****************团城镇总体规划7、《****************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管理办法》第三章项目需求及目标分析3.1项目背景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会议精神,贯彻中央“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战略方针,加快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对经济较为落后的团场而言,无疑是摆脱贫穷落后面貌,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为执行好关于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决定,把兴边富民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提高我团场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2013年****************兴建育肥羊基地项目,以典型引路、市场调节、科技推广为主线,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发展畜牧养殖工程。通过实施项目,树立养殖示范户,引导各族职工尤其是少数民族职工群众科学规模发展育肥羊养殖,以推动团场育肥羊产业化发展和养殖效益的提高,起到富民强团的作用,促进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致富。“十二五”期间,团场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把畜牧养殖作为今后团场发展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步伐,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全面带动农场经济发展,致富职工群众。为了切实抓好团场兴边富民育肥羊养殖建设项目,结合团场畜牧养殖业实际现状,特申报本项目。3.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地处新疆西部伊犁河谷,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最西缘,东与该县爱新舍里镇为邻,南抵中天山克特敏山脊与昭苏相连,西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72.5公里),北临伊犁河与六十三团隔河相望。团部驻地裴新哈莎镇位于东经80045',北纬43048',距国家一级口岸--都拉塔17公里,距****************市52.9公里。团场东西宽3-19公里,南北长62公里、地形南高北低且东南向西北倾斜,从南至北地貌依次为山区、山前倾斜平原、阶地和伊犁河漫滩地。最高海拔3713米,最低536米。全团总面积91.13万亩(607.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万亩,林地8.3万亩,草场地40.9万亩,待垦荒地30.43万亩。团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甜菜。全团总人口810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39人,占总人口的40%。少数民族人口中哈萨克族占90%,主要分布在五连、七连、八连和畜牧场四个少数民族单位,距团部10公里以上,最远牧区达57公里。****************始建于1959年8月,原址在****************团南端。1962年“5·29”伊塔边民外逃事件发生后,响应党中央指示,为防止边民外逃,巩固国家边防于1963年迁至目前地址,开始了团场屯垦戍边的历史。初建时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在完全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荒滩上建起了团场,当时仅有水浇地3000亩,旱地2万亩,因水源缺乏、土地贫瘠、气候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963年至1991年建团近三十年间,全团累计亏损1773万元,1991年被国家列为扶贫团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