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科竞赛试题.doc
上传人:如灵****姐姐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科竞赛试题.doc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科竞赛试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省延边市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学科竞赛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数据”无法触及诗词的本质陈慧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诗云》,讲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智慧生命体试图用“大数据”征服中国古典诗词的故事。小说想要表达的是,技术是反诗意的,对于依赖个体心灵和内在情感的诗歌来说,技术永远无法触及诗歌的本质。日前,《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写了论文》的报道又引发众人关注。这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将诗词作为“数据”进行检索研究是否合理?让小学生通过大数据分析进入诗词是否合适?诗词与大数据能否相得益彰,要从二者各自的特质说起。无论从创作还是从赏析的角度,诗词都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艺术,正所谓各言其志,诗词中大多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体悟,而诗作的水准则由诗人的才性神思所决定。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需要在读者和作者之间达成某种精神上的默契。对诗词的欣赏研究,不能一味寻章摘句,因为一首诗词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营造出自洽而完整的意境。然而,大数据分析是一项纯客观的方法,是对客观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如对苏轼全部诗词进行分词研究,再从中分析出高频词,此时苏轼的诗词是以“数据”形式呈现的,仅仅是一个个语词的序列,而非气脉浑成、寄托深远的活泼的整体———这不啻为对诗词的解构。不可否认,大数据在检索、统计、定位方面的高效便捷对研究工作确有帮助,但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不能代替对作品本身的体察涵泳,正如捷径无法代替苦功。对苏轼诗词中高频词的搜索定位,只能得出某些外在印象,无法细腻深刻地触及其内涵和义旨。小学生应该接受怎样的诗词教育?事实上,我国古代一直有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古典诗词的关键功能在于涵养人的性情,使之归于温厚。正如钱穆所说,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作家的全部人格,它对读者的劝诫安慰如朋友兄弟般亲切。伟大的诗人修辞立其诚,吐露真性情,读者阅读其诗,不仅会为其真情感动,也很容易为其人格及人生境界感动,而心向往之。小学生使用大数据固然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但这与诗词的教育旨趣相异。拿苏轼诗词来说,让孩子们将其看作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从具体作品中感受苏轼的悲欢离合、开朗豁达与家国情怀,并进一步培养起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感知力和理解力,不是比作为大数据视野下的客观对象而得出粗浅认知,要更有意义吗?《庄子·天地》篇中激烈地拒斥技术,认为技术的滥用会导致心灵的遮蔽。那么小学生使用大数据,有没有技术的“滥用”之嫌?这个问题姑置不论,重要的是,孩子们的蓬勃诗心不要就此遮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大数据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提取出人类的共同情感,有助于把握诗人的心灵和情感。B.对诗词的欣赏研究只能采取整体感知的方法,而大数据无法对数据进行整体化处理。C.大数据分析只是一项纯客观的技术方法,它无法触及诗词的内涵和义旨等本质特性。D.用大数据研究诗词只能获得理性认识,而不能与诗词内外的自然生命发生感情共鸣。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援引一篇小说和一则报道,提出论题,并表明了作者“反技术”的态度。B.文章通过对诗词和大数据各自特质的分析,论证了“大数据”研究诗词的不合理性。C.文章将体察涵泳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述了感性启发对诗词教育的意义。D.文章论述两个论题之后,指出了大数据对孩子诗心的危害,回应了开头提出的疑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大数据来处理诗词,没有注意到诗词主观性、整体性的特质,是对美的肢解。B.诗词中的意象和兴味往往只可意会,所以读者无从感知、理解诗人的人文精神。C.大数据分析容易使学生丧失“感动”能力,因而很难真正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D.在诗词教育中应通过情感教育来帮助人涵养性情,塑造人格,提升人生的境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布的《2017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312.8亿件,共消耗约32亿条编织袋、约68亿个塑料袋、37亿个包装箱以及3.3亿卷胶带。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递包装盒所需的瓦楞纸箱原纸就多达4600万吨,相当于消耗了7200万棵树。据了解,目前中国快递业中,纸板和塑料的实际回收率不到10%,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以聚乙烯、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和胶带等最难降解,这些包装材料在自然界中,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降解。大部分的快递纸箱在经过一次使用后被丢弃,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并不多。而消费者对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