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M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7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pdf

2017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天津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答案解析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C【解析】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减弱传入入耳的噪声,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2.【答案】D【解析】“树挂”和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3.【答案】D【解析】A、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B、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B错误;C、人在月光下,地面上会出现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注水的游泳池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在界面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4.【答案】A【解析】三角尺有两个直角边,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放上重锤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如果重锤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故A符合题意;BCD都无法判定是否水平。【考点】重力的方向5.【答案】B【解析】A、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马德堡半球实验等,故A错误;B、托里拆利最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B正确;C、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如高压锅,故C错误;D、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D错误。【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6.【答案】A【解析】A、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故A正确;B、磁感线从磁体的S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B错误;C、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N极,故C错误;D、磁感线从磁1/7体的S和N极出来,故D错误。【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7.【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两个灯泡并联,且各有一个开关控制,前门开关控制红灯,后门开关控制绿灯,故C符合题意。【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8.【答案】B【解析】A、用力搓手,手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的;B、用炉灶烧水,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的;C、气缸内气体被压缩,压缩空气做功,空气的温度升高;D、锯木头时锯条发烫,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ACD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B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正确。【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9.【答案】B【解析】电能表的测量整个家庭消耗电能的多少,一定安装在最前面。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为了检修电路比较方便,要安装的电能表的后面。电路中电流过大会熔断保险丝,为了更换保险丝比较方便,保险盒安装在总开关的后面。故B正确。【考点】家庭电路的组成10.【答案】D【解析】A、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R0的电流,滑动变阻器在另一条支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对另一条支路无影响,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错误;B、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减小,通过另一条支路电流不变,故干路中的电流变小,故B错误;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R0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UIR可知,电压表示数变小,故C错误;D、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阻变大,电流减小,根据可知,R0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变大,故D正确。【考点】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二、多项选择题11.【答案】BD【解析】AB、由Uv>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正确;CD、由“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减小,像变小,相当于物距变大,但物距没变,是焦距变小了,故ff12>,故C错误,D正确。2/7【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12.【答案】AU【解析】因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所以,由I=可得,前后两次电压分别为:UIR,UIR,所以,R1122U电压增加量U=U-U=IR-IR=(I-I)R=IR,变形可得R=,故A正确、B错误;由PUI可212121I得,前后两次电阻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UI111,PUI222,所以,电功率增加量PPPUIUI2-122-11﹣﹣﹣﹣﹣﹣﹣﹣①因UI(U2-U1)(I21-I)UI22-UI21-UI+UI1211﹣﹣﹣﹣﹣﹣﹣②UI+I(12)(U2-U1)(I+I12)UI21UI22-UI11-UI12﹣﹣﹣﹣﹣﹣﹣﹣﹣③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