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口腔黏膜给药专题课件.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MB 金币: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医学口腔黏膜给药专题课件.ppt

医学口腔黏膜给药专题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口腔黏膜给药口腔黏膜给药(oralmucosaladministration)是指药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后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腔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1】0101口腔黏膜分为角化上皮和非角化上皮。角化上皮构成口腔保护屏障,而颊黏膜和舌下黏膜上皮均未角化,利于药物吸收,是口腔黏膜给药的常用部位。舌下黏膜上皮层厚度低于颊黏膜,且通透性较高,对于合适的药物有较好透过性,但因唾液的冲洗作用,该处不适用于缓释剂型的给药;颊黏膜面积大,受唾液影响小,更适合口腔给药。【2】颊黏膜和舌下黏膜的生理特征比较见表1。药物穿过口腔黏膜主要存在两条途径,即跨细胞膜途径和细胞旁路途径,如图2B所示。口腔黏膜上皮为典型的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膜亲脂,上皮细胞内部为亲水的细胞质,外部分布着由膜被颗粒排出的偏极性脂质。这些脂质通常为无定形态,偶尔也会出现短棒状的脂质板,脂质外部包围着亲水性的细胞间基质。脂溶性较强的药物易于穿过脂质,通常为跨细胞膜途径,而水溶性药物偏向于细胞旁路途径。生理因素吸收速度介于皮肤与小肠黏膜之间。复层扁平细胞是药物跨口腔黏膜吸收的主要屏障舌下>颊>牙龈>腭药物吸收以扩散为主,脂溶性药物较易吸收对药物的味觉要求较高:制剂应矫味唾液的冲洗作用:使舌下片剂保留时间很短剂型因素口腔黏膜的渗透能力遵循pH分配学说受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的影响。舌下给药制剂药物渗透能力强,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但易受唾液冲洗作用影响大。主要适用于溶出迅速、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如脂溶性药物,可以为片剂、喷雾剂等颊膜吸收较舌下慢,药物停留时间短,生物粘附制剂可提高滞留与吸收吸收促进剂:脂肪酸、胆盐、表面活性剂等口腔黏膜给药速释制剂:是指口腔黏膜给药后能快速起效的药物制剂,主要包括片剂(口腔崩解片、口含片、舌下片等)、口腔喷雾剂和液体制剂等。【3】口腔崩解片:口腔崩解片遇唾液时能迅速崩解或溶解,FDA规定其崩解时限为lmin,通常为15s。口腔崩解片主要用于可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须迅速起效的药品,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药物在口腔中崩解后,一部分通过口腔黏膜吸收,另一部分会随吞咽动作,通过咽部、食管和胃肠道黏膜吸收,发挥作用。AstraZeneca公司以交联聚维酮、阿司帕坦、甘露醇、微晶纤维素、无水枸橼酸、碳酸氢钠和微粉硅胶等为辅料,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佐米曲普坦口腔崩解片(商品名Zomig-ZMT),对治疗偏头痛效果良好。口腔喷雾剂口腔黏膜给药缓释制剂主要是指口腔生物黏附制剂,能长时间黏附在口腔黏膜表面,延长药物在口腔黏膜或病灶处的滞留时间,以增加疗效。生物黏附片凝胶剂:生物黏附凝胶多采用交联聚丙烯酸等聚合物为黏附性辅料。该剂型最大的缺陷是不能保持原有形状,给药后较易分散到机体各处,不能使指定剂量药物在药用部位释放,因此多限用于治疗窗较宽的药物。膜剂我国对膜剂的研究开展较早,侯惠民等【7】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乙基纤维素、乙酸纤维素(celluloseacetate)为背衬层,再涂上明胶、聚维酮(PVP)、羟丙甲纤维素(HPMC)、聚乙烯醇(PVA)或海藻酸钠与甘油、药物(硝苯地平、硫氮卓酮或可乐定)的混合物,干燥后切成直径10mm、厚度为0.05~0.5mm的圆片状膜。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硝苯地平、硫氮卓酮膜剂能维持稳定而较持久的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比口服溶液剂组高。液体制剂①给药方便,易于给药,易于除去,患者顺应性好。②口腔黏膜下有大量毛细血管汇总至颈内静脉,不经过肝脏而直达心脏,因此能避免胃肠液对药物的降解作用及肝脏的首过效应、酶代谢及酶降解。③可局部用药,也可发挥全身作用;局部作用剂型多为溶液型或者混悬型漱口剂,气雾剂,膜剂,口腔片剂等,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其他口腔科或牙科疾病。全身作用常采用舌下片、粘附片、贴膏等剂型。⑤较多的口腔粘膜粘附制剂,可使药物与口腔粘膜较长时间地接触,延长药物在口腔的滞留时间,使组织的通透性改变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1]刘建平.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刘国霞,方桂清,郭洪.口腔黏膜促投机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10):90-91[3]李丁,王健,侯惠民.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4):303-306[4]吴志明,王雅珍,侯惠民,等.高效硝苯啶舌下片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7):304-307[5]CerneaS,KidronM,WohlgelernterJ,eta1.Comparisonofpharmacokineticandpharmacodyuamicpropertiesofsi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