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最新汇总五篇范文一.班况分析我班有幼儿14人,都是本学期刚入园的,年龄在2岁-3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与家长交谈,对全班幼儿已有初步的了解,总体情况为:身体发展方面,幼儿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各自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动作发展也参差不齐,个别幼儿走路都不太稳。语言发展方面:绝大多数幼儿吐字不清,但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艺术发展方面:幼儿喜欢唱歌,但小手的发展较差。社会性发展方面,因为幼儿都是从家庭新入幼儿园,缺乏与同伴沟通与交流,不懂与同伴交流常会出现争抢打人等现象,个别幼儿适应较慢,绝大多数两周适应了。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结合托班教学目标,特别制定如下教保工作计划二、教保工作计划1、教育教学(1)生活方面:1、能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幼儿园。能亲近老师、能随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2、乐意接受洗手、洗脸、剪指甲等日常清洁要求。3、会自己进餐,会用杯子喝水,会安静入睡。学习入厕,有独立做事的愿望。4、在老师提醒下懂得要爱护幼儿园的物品、玩具,学着收拾玩具和日常用品。5、在老师提醒下,愿意按季节、活动量的大小,增减衣服,并学习穿、脱衣服的方法。(2)运动方面:1、了解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意识。2、乐意参加走、爬、钻等基本动作,能坚持走完力所能及的短途路程。3、能随意地活动身体,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乐趣。4、尝试借助各种简单的器械和玩具来运动自己的身体,乐意参与收拾小型体育用具。5、学习简单的模仿动作。(3)、学习方面:1、乐意招呼熟识的人,会说早、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并学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2、知道自己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体的主要部分,并能听从成人有关安全的提示。3、接触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物品,觉察其轻响、颜色、大小、多少等明显的不同。4、认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物品。5、喜欢摆弄玩具、发响器具、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会跟着老师有兴趣地唱、跳、敲打、涂画、撕贴、搓捏等。6、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同伴的讲话,学说普通话。7、愿意听老师念儿歌、学讲故事中的简短词句,爱看图书图片,喜欢跟老师一起看看、听听、讲讲。2、卫生保育工作1、加强晨检及日常工作中的看、闻、查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2、严格执行幼儿园接送卡制度。3、加强幼儿的心理保健,尽量减轻幼儿入园焦虑。4、充分认识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三、重视潜在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1、加强幼儿德育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生活能力。2、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3、注重老师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四、个别教育1、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会交流而出现的抓人、争抢现象。2、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多和他亲近,减轻他入园焦虑。3、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4、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他讲普通话。五、节日活动认识教师节,国庆节、元旦节等重大活动。结合园务计划、教研组计划搞好节日庆祝活动。六、家长工作1、开学初期,主动向家长了解幼儿情况,并保持联系。2、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本学期的目标,听取家长的意见,尽量达成教师和家长间的共识。3、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的工作,能每天关注家园栏,及时了解教学信息。4,通过家园联系册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班务工作计划最新汇总五篇范文篇二一、存在的情况1、幼儿存在分离焦虑。2、幼儿各项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依耐性强,饮食习惯不好,并存在着胆小、怕生、娇气、任性,不懂礼貌等现象。3、幼儿生活规律、方式的变化。在家里幼儿生活缺乏一定的规律,随意性很大。想喝就喝、想睡就睡。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使幼儿感到很不习惯4、家长焦虑情绪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刚入托时情绪压抑紧张,哭闹、念叨回家等表现,常常会牵动家长恻隐之心。有的家长难以控制情绪,会和幼儿一起流泪,不忍离去。有的家长在门口,或在窗外窥看。家长自身情绪对幼儿有很大影响。二、主要措施。幼儿园小班是幼儿离开家庭走向幼儿集体生活的关键阶段,也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时期,因此“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我们开展小小班教养活动必须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注重“保中有教,教中有保,自然渗透,教养合一”的观点。结合规程与实践工作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以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激发幼儿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生活中健康成长。(一)保教工作1、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喜欢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布置适合小班幼儿活动的各个区角,增设多种的玩具,引导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同伴为主,让幼儿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2、注重幼儿保育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本班教师时刻保持一致,对幼儿进行各个环节的培养教育,注意引导幼儿的正确盥洗、进餐、入厕的习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