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交给滇池的答卷》.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4年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交给滇池的答卷》.pdf

2004年云南省中考满分作文《交给滇池的答卷》.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4年云南省中考优秀作文生活中处处有考试,也就时时需要交上答卷,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抽象的。围绕“答卷”,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人和事。请以“答卷”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试题评析:我们首先来分析提示语:“生活中处处有考试”一句,提醒我们此“答卷”非一般的文化考试卷,应从其比喻义上下功夫;“有的是具体的,有的是抽象的”则提示了“答卷”的方式;“难忘的人和事”,告诉我们可写记人叙事的记叙文。这样,提示语为考生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又给了考生明确的导向。因此,此题难度较小,要多从选材与角度上做文章。立意要深,题目要新,文体形式应追求多样化,这样才能有所突破。若写成记叙文,避免单一叙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最好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是答好人生“答卷”的思想基础。写作时,还要注意卷面、字数等细节问题,努力交上一份最优秀的“答卷”。(黄新)交给滇池的答卷来到滇池边,一只只红嘴鸥翩然向我们飞来。很显然,这是在向我们致意,它们急于向人类表达自己的欣喜之情,因为它们又能回到久别的家园了。环境的改善,使滇池周边充满了活力。五十年代的滇池,一派勃勃生机:鱼儿畅游,草儿轻拂,花儿妩媚,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七八十年代,这一切逐渐消失了。沿滇池岸边行走,只见厂矿成片,烟囱林立,排污的管子放肆地伸向纯洁的滇池。到了九十年代,就连岸边居住的人都纷纷搬走了。天空中层层烟雾缭绕,湖面上污物到处漂浮。有人编了这样几句顺口溜,来形容滇池的变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臭气熏天成公害。滇池环境的急剧恶化,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投入巨资,对滇池进行了全面治理。直到现在,每天都有打捞船巡视,清理污物;每天都有挖泥船在污染严重的地区打捞淤泥;每天都有研究人员对水质进行监测。政府还责令周边厂矿停产或迁址。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近年来,环境大为改善,滇池的水质逐渐转好,人们又能回到滇池边居住了。云南民族村、红塔基地的建成,更使这一带成为人们旅游、健身的好去处。滇池敞开了宽广的胸怀,久别的红嘴鸥又回来了,鱼儿欢快,草儿青葱,花儿绽放。蔚蓝的湖面上,微风习习,渔人好不惬意!天更蓝,水更清,人更美了!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这是一份答卷,一份交给滇池的令人满意的答卷。我想,人类虽然需要金山银山,但更需要绿水青山。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点评:想人所未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切入"答卷"这一话题,本文作者的“选点”能力可谓高人一筹。作者对滇池的昔日与今朝,对破坏环境带来的恶果和保护美好家园的必要性,认识比较透彻,所以笔下文章娓娓道来,用鲜明的对比凸现了主题。语言表达简洁通畅,不少语句(比如“人类虽然需要金山银山,但更需要绿水青山”)有一定的意蕴。(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