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5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多篇.docx

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多篇【导语】社会实践考察报告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7月大学赴辽西北考察团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暑假即将结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也将告一段落。通过社会调查、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了解国情、回报社会,是很多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暑期社会实践。背景众所周知,因治理难度大、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大,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也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心腹大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始终将防沙治沙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相继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重点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进行了集中治理,推动了全国生态状况的持续好转。与此同时,我国防治荒漠化的形势还不容乐观,任重而道远。这个暑期,我们东北大学“赴辽西北实践团”一行十余人来到了内蒙古的科左后旗和辽宁省的章古台,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旨在了解辽西北及周边地区防沙治沙取得的优秀成果,体会生态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联系,以提高世人关注生态的意识。(1)科左后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南部,全境南与辽宁省康平、彰武、昌图三县交界,东与吉林省双辽市接壤,北和西依次与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左中旗、开鲁县、奈曼旗、库伦旗相连。旗政府所在地甘旗卡镇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旗总土地面积1.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2%,全旗人口以蒙古族为多数,蒙汉回满等十一个民族杂居。(2)章古台:章古台位子辽宁省西北边缘,彰武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东南前哨,东与彰武境内四合城乡接连,西邻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南接冯家镇和大冷蒙古族乡,东南接大德乡,阿尔乡镇。主要行程(1)科左后旗林业局:我们首先来到了科左后旗林业局,林业局局长亲自接待了我们,向我们热情的介绍了当地的情况:历史上这里曾是水草丰茂的森林草原地带,但由于人们长期的不合理利用,使这一景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形成了大面积沙质荒漠化土地。致使科左后旗的森里覆盖率由当年的14.6%,跌到了历史最低点5.2%。每当季风频吹之际,流沙随风滚动,埋没村庄、农田、交通阻塞,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但随着改革开放,当地实施了“生态立旗”战略,大力开展种灌种草和封禁保护工作,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一路攀升到了17.2%,创下了历史新高。听到这一消息,我们感到很是欣喜。(2)辽宁省风沙地研究所基地章古台站:基地张站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张站长主要向我介绍了以下内容:风沙地研究基地始建于1963年,立足辽宁省西部半干旱农业生态区,开展农、林、牧等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园区承担国家级建设课题3项,省级课题4项及其他多项科研或教学项目。基地已开展了固沙林经营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引种、育种与改良、固沙林生态系统与功能、混交林语草场防护林营建技术和沙地果树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立体农业生态模式、高效节水生态模式、针阔混交林生态模式、万只杂交肉羊饲养繁殖技术模式等6个风沙地治理模式,并产生了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尽管风沙改良基地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但当前防沙治沙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还需要人的共同努力。【第2篇】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暑期社会实践考察报告今年暑假,我们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蒋巷、昆山、沙家浜进行调查研究,拉开了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序幕。小分队之一:深入蒋巷感受农村隶属常熟市任阳镇的蒋巷村是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村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百佳农村。其村支部书记常德胜也因为带领村民进行建设取得卓越成绩而被评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并多次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大的会议。现在的蒋巷村厂房林立,别墅成群,水泥路面四通八达,覆盖了全村。村民们各尽其职,少有所为,老有所养,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在过去,蒋巷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吸血虫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闭塞,地形十分偏僻。由于地势低洼,而且一年到头雨水较多,所以一年总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积,传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离乡去逃难。所以这里一直人丁稀少,经济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965年,年仅二十出头的常德胜挑起了这份沉重的担子,当上了蒋巷村支部书记,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个年头。他针对蒋巷村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挑土垫村,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决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决了地势低洼、传染病盛行的问题,改变了生活环境的质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性的第一步。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常德胜以一种敏捷的洞察力仔细的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发展经济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常德胜带领全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