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中考(沪科版)物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一、物理学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磁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二、(1)参照物:1)定义: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2)如何选:可选除研究对象外的任意物体,可选静止也可选运动的物体,一旦选定就要假定不动。(天空、地平线不能选)(2)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3)静止: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改变。(注:另一个物体就是选定的参照物。)(4)运动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也常常不同。(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相对参照物而言。)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6)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7)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8)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v=s/t推出公式:s=vt,t=s/v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厘米/秒(cm/s)(9)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变速运动中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只能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不是速度的平均值。V=s/t平总总1000m151km/h=1×=m/s=m/s3600s3.618(10)单位换算1/1000m1m/s=1×=3.6km/h1/3600h1m/s>1km/h(m/s×3.6km/h小单位数要大)1km/h÷3.61m/s1三、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1、国际单位(SI):m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3、一把刻度尺,要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如何使用刻度尺:(1)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尺的位置要紧贴并平行于被测物体;(2)视线要垂直于刻度线;(3)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或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任何的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也可以消除。5、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四、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1、单位换算: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3ms=106μs=109ns五、一些特殊测量:(1)测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一叠相同纸的总厚度L;算出纸的张数n,则一张纸的厚度为d=L/n。(2)测曲线的长度:取一段细棉线,用少量的胶水粘湿,贴在被测曲线上,用笔在棉线上作下曲线两端点的记号,将棉线取下拉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端点记号间的距离就是曲线的长度。(3)测细铜丝的直径: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记下匝数n,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细铜丝的直径为d=L/n。六、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第三章《声的世界》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速度: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在150C的空气中,声速v=340m/s(气温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声固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乐定义:声音的高低音音调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的影响的因素: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三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也叫音量或声量)个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特响度影响的因素:声源的振幅:当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性距离声源的远近:当声源的振幅相同时,离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三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人耳能听见的最弱的声音为0dB)要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叫音品)素影响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