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品多篇【导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一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温家宝总理在世界读书日时曾讲“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因此,特制定经国学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一、目的与意义: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国学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二、兴趣小组成员:20人左右从八年级到四年级年学生中选拔。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40分钟四、活动地点:六年级教室五、经典诵读的内容:《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六、指导教师:孟令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篇二一、活动目的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丰富青少年读者的假期生活,增强他们对古诗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和灵活运用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阅读热情。二、主办单位阳春市图书馆三、协办单位阳春市国学研究学会、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四、比赛形式本次大奖赛分设儿童组(5~12岁)和少年组(13~16岁)进行比赛。以家庭或个人诵读、朗诵为基本形式,也可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五、比赛内容以国学经典诵读和国学经典故事表演为主,内容可参考阳春市图书馆提供的国学经典推荐书目(详情可登录阳春市图书馆网站或微信公众号查询)。六、参赛作品要求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得超过4分钟,影视配音表演时间不得超过5分钟。七、活动日程安排比赛分为初赛、决赛两轮。并从初赛中每组选出10名优胜者(队伍)参加决赛。1、初赛时间:20xx年8月18~19日2、决赛时间:20xx年8月26日3、颁奖典礼和获奖节目表演:20xx年8月29日八、活动地址1、初赛、决赛:阳春市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培训室2、颁奖典礼和获奖节目表演:阳春广播电视台一楼演播厅九、标准评分由市文体广新局领导、阳春市国学研究学会成员、国学老师等组成评委小组现场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要求范围,感染力强;102、仪表仪态:(1)衣着得体,与作品内容相协调;(5分)(2)精神饱满,姿态自然大方;(5分)103、表演形式:(1)表演形式富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20分)204、朗读技巧:(1)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10分)(2)朗诵熟练,声音洪亮,能够脱稿;(10分)(3)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10分)(4)能正确把握作品和内涵,声情并茂,韵律明显,富有韵味和表现力(30分)60十、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各奖国学经典书籍一套,价值500元奖品一份;二等奖2名:各奖国学经典书籍一套,价值300元奖品一份;三等奖3名:各奖国学经典书籍一套,价值100元奖品一份;优秀奖4名:各奖国学经典书籍一套。所有参赛者均可获得由超星公司提供的奖品一份:十一、附件1、报名表:首届“超星杯”国学经典诵读大奖赛报名表参赛者姓名所在学校节目名称参赛组别参赛人数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节目时长诵读内容(请标注诵读文本篇目名称及内容)诵读形式(是否有配乐、歌舞、情景、乐器、多媒体等)2、推荐国学书目:《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治家格言》《中庸》《论语》《笠翁对韵(上)》《笠翁对韵(下)》《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大学》《孟子》《诗经》《礼记》《孝经》《老子》《孙子兵法》《荀子》《墨子》橘颂(屈原)国殇(屈原)木兰辞《乐府诗集》长歌行(汉乐府)短歌行(曹操)观沧海(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