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doc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防范路径探析【摘要】商业银行的特点决定了其是高负债高风险行业。文章从从会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被动管理带来的利率风险、制度缺失带来的操作风险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对策路径分析。【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策略一、当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概述会计体系不完善带来的管理风险。不良贷款风险。无数研究表明,银行坏账的推迟核销与累积而不是坏账本身导致了金融危机。以美国和日本为例,对商业银行的坏账,美国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贷款的实际质量自行及时处理,从而对有效化解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日本则对贷款坏账的核销有严格的限制,而且呆账的核销银行无权自行决定,必须得到大藏省的批准,结果大量应该核销的坏账未能及时得到处理,最终促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我国,不良贷款主要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及担保等表外业务项下的垫付款项从垫付日起即作为不良贷款。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主要由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于呆账的核销并无太多的自主权。每年,商业银行的各分行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等部门下达的贷款呆坏账核销的范围,提出不良贷款的核销计划,这些计划经当地财监办同意后,报总行批准。由此可见,呆账的核销受到诸多严格限制,而且还要层层上报,这样就使得应该核销的坏账得不到及时处理,暗藏了巨大的危机。应收未收利息风险。在《财政部关于调整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中规定:“贷款利息自结息之日起,逾期180天(含180天)以内的应收未收利息,应继续计入当期损益;贷款利息逾期180天以上,无论贷款本金是否逾期,发生的应收未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损益,在表外进行核算,实际收回时再计入损益。对已经纳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在其贷款本金或应收利息逾期超过180天以后,金融企业要相应做冲减利息收入处理。”显然,规定贷款的应收利息需在结息日后180天以上,才不再计入当期损益。相对于其他国家如英国大部分银行是90天,美国大部分银行是60天。事实上,贷款的应收利息在结息日90天后,其收回的可能已大大降低,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应收利息的坏账比例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增大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制度缺失带来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外部客观原因和由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损失。随着商业银行机构规模扩大化、金融产品多样化和复杂化,商业银行业务对计算机为代表的IT技术的高度依赖性和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使得外部条件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因此可能造成的外在操作风险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严重的后果。然而,银行经营以人为本,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也应以加强内部操作风险为基础。导致商业银行内部员工行为失当的原因,有的是主观恶意,有的是主观善意。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对业务流程加以整合,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提高监测水平,通过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实施问责制等措施使商业银行的外在操作风险和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对主观善意行为风险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实际上,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频率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由于银行对主观善意行为疏于防范,缺乏应有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测和事后分析评估和处理机制,使得银行对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远低于对主观恶意行为的认识,而且责任人也因处罚较轻而缺乏应有的警惕,使得主观善意行为的发生频率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远大于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其次,主观恶意行为风险往往是以主观善意行为为条件。近年来,银行出现一些经济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基层负责人或客户经理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客户为借口,使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上出现漏洞,给一些犯罪分子以履行职务或服务客户为名,行经济犯罪之实提供了方便。最后,主观善意行为造成的损失具有隐形性。例如,为提高短期收益,一些银行的债券投资部门在低利率时期增加债券投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在缺乏避险手段情况下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二、防范风险对策探析从内部入手防范操作风险。一是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银行只有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使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对风险的敏感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