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0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中期报告.docx

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中期报告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以道德心理学为核心,强调个体主体主动意识的自觉性和自我反省,对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演进和外来思想的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中,致良知是指人类本性天赋的道德追求和理性认识能力,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内在连续性。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即思考和实践应该是相统一的过程。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个体才能真正感知、掌握和领悟道德理念,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道德价值,实现人的本真自我。在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中,实践不仅是道德意志的表现,也是自我反省的方法和途径。他认为,通过实践反思,人们可以不断地认识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发现并克服自己的不足。因此,他提倡“格物致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认识。同时,他还认为,通过道德实践,人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不断地进步和成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王阳明也认识到了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异和难以统一的问题。他提出了“悟道于幽微,存心于至诚”的思想,认为人们可以通过一种超越常规的方式,来获得更深层次的道德理解。同时,他还提出了“以理修身”的观念,认为道德实践不仅仅需要自觉和努力,还需要理性的引导和规范。总体来看,从实践论的视角来审视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可以看出他对于实践的高度重视和实践与思考之间的密切关联。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道德追求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追求,更是生活实践中的践行,在实践中获得自我反省和成长。但他也着眼于实践中的难点和难解之处,提出了一些超越常规的理念和思考方式,以此来启迪个体的自我认识和道德境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