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经济增长知识溢出罗默对新古典派进行了批评,他在资本和劳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基础上,又增加了另一个生产要素——知识,从而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知识应该作为一个独立的内生变量列入增长模式,知识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在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强调了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事实证明,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知识溢出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竞争力的提高,因而具有规模经济的效能。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增长看作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因。1.知识溢出和规模经济知识溢出:是指某一组织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在同一地区、行业内不同组织之间的扩散、传播、转移和获取。隐性知识知识是创新的主导知识。知识溢出是知识的非自愿外溢,却可以促进区域的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增强集群的竞争力,是经济外在性的一种表观。马歇尔认为:知识溢出使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知识溢出源于知识的外部性特征。如果一个企业有了新思想,若能为别人所采纳并与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就成为新的思想源泉。这不但会驱动本企业而且会带动行业、区域和整个产业集群的知识水平的上升。之后,庇古对知识的外部性特征作了清楚的阐述。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1]。在阿罗的基础上,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2]。而卢卡斯设计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3]。由于知识溢出的存在,罗默将知识分为专业化知识和一般知识。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经济效应”,给个别厂商带来垄断利润;一般知识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MAR外部性强调知识溢出发生在同一产业相同或相似企业之间,这样便产生了规模经济[4]。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通常用来衡量和描述企业的规模,说明企业或产业的规模是否合理。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概念,一般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生产函数表明,当投入均衡增加时,随着产出的增加可能出现三种情况: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收益递减。严格的规模经济定义: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下,规模经济表现为:随着投入的均衡增加,在每一产出水平上所获得的产出增加比例大于投入的增加比例,同时,长期平均成本在每一产出水平上呈现处处下降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的产量区间范围内,在任意产出水平上,只要增加投入就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只要增加产出就可以降低成本。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最早研究规模经济的是卡尔?马克思。马歇尔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他认为,内部规模经济是由单个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是由众多相互联系的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区而产生的规模经济。他还用外部规模经济来说明中小企业集群因何而存在。他认为,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业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正是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经济学家胡佛也认为规模经济是中小企业集群产生的原因。他提出,任何一种产业都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规模经济即单个单位的规模经济;单个公司的规模经济;一定产业在特定地区的企业集中的规模经济。最后一层次的规模经济正是中小企业集群具有的规模经济。2.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知识溢出和人力资本,因此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规模报酬递减的外生增长边界,产生了规模经济效应。从总体上来看,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是以技术、信息、经验等为特征的知识资产具有着公共品与非公共品的双重特性。而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两个公共物品的属性,一是使得某种知识在一个企业的使用并不会妨碍其他企业的使用;二是它不仅不会在使用中受到损耗,恰恰相反,在使用中它会得以改进和深化。这与自然资源在传统物质经济形态中“越用越少”的特点相反。弗里曼认为作为公共产品的知识“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因此,知识是一种具有外溢扩散的自然趋向以及兼容共享的生产性潜能的资本要素。具体而言,知识溢出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知识的MAR外部性。Glaeser等将集群这种外部性归为三类,其中一类为Marshall-Arrow-RomerExternalities,它是指集群产业所存在的较高产业专业化促进了集群在某个技术领域中不断创新,也就是说集群中主导行业专业化程度高度发达,其创新主要来源于该行业,而其他行业发展则较为薄弱,这些行业对集群产业的创新作用影响较小。它关注的是同一产业相同或相似企业之间知识溢出。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他指出外部规模经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