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docx
上传人:猫巷****盟主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docx

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校团委决定举行缅怀革命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具体事项安排如下:一、祭奠人员:初二年级全体师生.二、祭奠地点:大通烈士陵园.三、祭奠时间:四、祭奠程序:1.早晨9:00在校门口集合,按老师指挥依次上车.2.在烈士陵园门口集合,由老师安排,按花圈、校旗、队伍顺序依次进入祭扫场地.3.向烈士敬献花圈后,根据安排进行祭扫活动.五、祭奠仪式:主持人宣布:(一)xx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清明祭扫活动现在开始第一项:全体立正,整理着装第二项:出旗(团旗、校旗)第三项:向烈士献花圈第四项: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第五项: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第六项:学生代表献词第七项:校领导讲话第八项:退旗(二)近前瞻仰纪念碑、参观陵园,敬献小白花.(三).祭扫活动后组织同学们参观烈士纪念馆.(四)清明扫墓活动结束,集合队伍.六、活动要求:1.参加活动学生统一穿校服,团员佩戴团徽.2.活动结束后,所有学生乘车返校.3.扫墓期间,全体人员必须听从指挥、严肃认真,不允许嬉戏、追逐打闹,要注意文明礼貌、环境保护、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七、准备工作:1.团委和初二年级组负责联系烈士陵园、联系扫墓使用车辆.2.团委负责准备花圈、照相机.3.各班主任统计学生名单,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朵小白花,在烈士墓前向烈士献花,并于扫墓前一天进行安全教育.八、安全措施:1.教育同学们乘车时,头、手不准伸出窗外,横穿马路时注意过往车辆.2.不准在野外生火.3.在自由活动时注意安全保护,远离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4.祭扫前后各班对祭扫人员进行两次点名.小学生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方案一、设计背景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清明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2006年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主题班会.意借此祭奠先烈、先人、先贤之活动,引导学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认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二、活动目的1、借此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丰富的文化内涵,过一个有主动意义的清明节.2、借此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3、借此活动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三、活动准备1、江临烈士图片与故事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片段、等资料.2、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图片等.3、学生自编自演节目的演练,表演道具的制作.四、活动过程1、整队、出旗、唱队歌.2、开场词: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作为中国的法定传统假日,有着其悠远的文化内涵.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快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了,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出示主题:走进清明亲近传统.3、清明节简介.(多媒体展示图片)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4、清明节的由来.(学生自编自演)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介绍: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