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人的送别诗.docx
上传人:邻家****mk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李白诗人的送别诗.docx

李白诗人的送别诗.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李白诗人的送别诗李白诗人的送别诗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李白诗人的送别诗,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1、《赠汪伦》年代:唐  作者: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送孟浩然之广陵》年代:唐  作者: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送友人入蜀》年代:唐  作者: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4、《渡荆门送别》年代:唐  作者: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5、《劳劳亭》年代:唐  作者: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6、《送友人》年代:唐  作者: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7、《赤壁歌送别》年代:唐  作者: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译文两条英雄好汉在此处激烈战争,一决雌雄。顿时间,赤壁的江面上楼船遮天盖地。漫天的烈火把云海都映烧得通红,那是周瑜用火攻把曹操击败。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世外桃源游山玩,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你要详细地把你看到的一切写信来告诉我,我想我肯定会被你的描述而壮怀激烈,万分感动。注释⑴二龙:指曹操和周瑜。二龙争战,是魏吴相持的象征。⑵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鉴赏从此诗题目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并突出前者。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后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形式上组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使人惊异的是,李白诗人在前半短短四句中,就成功地完成了咏史的任务。后半的送别,是在咏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字数虽与前半相等,实则等于前半的附庸。“君去沧江望澄碧”,这位友人就要离他而去,望着清澄碧绿的江波,少不了要兴起南浦送别的感伤。但古战场上“二龙争战”的“馀迹”还在脑际留存。“鲸鲵唐突留馀迹。”“鲸鲵”,是由《左传》上的典故引起的联想。“鲸鲵”是“大鱼名”,以喻那“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唐突”义同触犯。这里李白诗人大约是喻指曹操倚仗权势,想吞食东吴。李白诗人在送别的诗行中,并没有完全割裂咏史的情感线索。但诗人又立即回到现实中来,“一一书来报故人”,希望友人走后经常来信报告佳音。这友人想必是一位有功业抱负的人物。所以诗人在结尾写道:“我欲因之壮心魄。”诗人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心”胆与气“魄”。李白诗人早年就有“大定”“寰区”(《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抱负,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壮年时代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此诗把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原因就在这里。此诗韵脚“平仄相半”,在形式上与王勃《滕王阁诗》一类“初唐短歌”相似。但避用律体,变婉丽和平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这又是与王勃异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