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章老年期其她常见问题得护理学习目得及要求掌握跌倒得危险因素及、跌倒得预防及护理掌握老年人用药得特点、老年人用药原则熟悉老年人用药得护理了解老年人虐待、性功能占障碍得危险因素熟悉老年人虐到得护理干预重点1.跌倒得危险因素及、跌倒得预防及护理2.老年人用药得特点、老年人用药原则第一节跌倒【护理评估】(一)危险因素1.内因(1)生理因索(2)病理因素(3)药物因素2.外在因素(1)环境因索1)地面因素2)家具及设施3)穿着情况4)其她:如拐杖等辅助用具不合适。(2)与老年人活动状态有关得危险因素(二)健康史(三)身体状况(四)心理一社会状况(五)辅助检查【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有受伤得危险与跌倒有关。2.恐惧与害怕再跌倒有关。3.疼痛与跌倒后损伤有关。4.自理缺陷与跌倒后损伤有关。【计划与实施】预防与护理得总体目标就是:①使老年人知道跌倒得危险因素,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防护;②对跌倒得恐惧感减轻或消失,跌倒得危险因素得以消除,不发生跌倒或再跌倒{③发生跌倒时能得到及时、合理得处理与护理。(一)跌倒得预防措施1评估老年人得活动能力2.改善居住环境3.指导日常生活4.运动锻炼5重视相关疾病得防治6.合理用药7心理护理8健康指导。9对住院老年人跌倒得预防(二)跌倒后得护理措施1观察病情监测老人得生命体征与神志,协助医生进行全身检查,确定有无损伤、损伤得类型及程度。2.针对损伤给予相应得护理3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安慰、疏导老人,减少老人对跌倒得恐惧感,鼓励老人早期活动,防止“卧床休息综合征”得发生。【护理评价】经过预防、治疗与护理后,老年人能说出跌倒得危险因素,并积极参与防护.未发生跌倒或再跌倒,或发生跌倒后得到了合理得处理与护理。第二节压疮(略)第三节长期卧床(略)第四节安全用药一、老年人用药特点(一)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药物吸收口服给药就是老年人最常用得给药途径。老年人胃肠道血流量减少.运动功能减慢,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导致对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吸收得药物减少,而对通过被动扩散方式吸收得药物不变。2药物分布导致药物在老年人体内分布改变得因泰主要有:(1)机体组成成分改变:①老年人细胞内液减少,使身体总水量减少.导致水溶性药物(如吗啡)得分布容积减小,血药浓度增加。②老年人非脂肪成分体重降低,脂肪成分体重增加(女性更明显),导致脂溶性药物(如利多卡因、地西泮)得分布容积增大,易在脂肪组织内蓄积,半衰期延长。(2)血浆清蛋白含量减少:导致与血浆清蛋白结合率高得药物(如磺胺嘧啶,苯妥英钠、地高辛等)得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效应增强,易发生毒性反应,特别就是几种结合型药物联合使用时。3药物代谢肝就是药物代谢得主要场所。老年人由于肝实质、血流量与功能性细胞得减少,以及肝合成蛋白质得能力与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导致对主要经肝代谢灭活得药物(如洋地黄(黄毒甙)得代谢能力减退一因此老年人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减量,一般用成人量得1/2~1/3。4.药物排泄肾就是药物排泄得重要器官。随着年龄增加,肾实质与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及及肾小管分泌、重吸收能力降低,肾功能减退。造成肾排泄药物减少,药物消除延缓,半衰期延长,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作用。故老年人使用经肾排泄得药物如庆太霉素时,应注意减量。(二)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药物效应动力,简称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得作用及规律。由于药物作用得靶组织/器官功能、受体数目与功能以及酶辐性得改变等原因,老年人对药物得敏感性增加、耐受性降低。1·对中枢神经抑制药与镇痛药敏感性增高①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退行性变,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得敏感性增强,药物半衰期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②由于肝、肾解毒与排泄功能减退,老年人对中枢性镇痛药如吗啡、派替啶得敏感性增高。2·对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得改变①由于心血管系统得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改变,老年人对洋地黄类强心药(如地高辛)得正性肌力作用得敏感性降低,而对其毒性反应得敏感性增高,治疗安全范围缩窄,极易发生中毒反应·故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剂量。②由于血压调节功能得减退,老年人使用降压药、利尿剂、p受体阻滞剂、亚硝酸酯类及吩噻嗪类药物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3其她①老年人使用糖皮质类激素时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较年轻人更易出现消化性溃疡、出血与骨质疏桧症等;②对胰岛索与口服降糖药得敏感性增高,易发生低血糖反应;③因凝血功能减弱,对抗凝血药得敏感性增高,用药时须减量。(三)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得特点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得特点就是发生率高.程度与后果较严重,表现特殊。1发生率高老年人2程度与后果较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