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x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纵膈肿瘤影像诊断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与器官的总称。分界:前界:胸骨后界:胸椎上界:胸廓入口下界:膈肌分区: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下缘及双侧肺门水平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中、下纵隔;以气管、心包前方至胸骨的间隙为前纵隔:食管、心包后方及胸椎旁的部分后纵隔:前后纵隔之间为中纵隔,因含有多种重要器官的间隙又称内脏器官纵隔纵隔病变为起源于纵隔和或累及纵隔内结构的病变,可分为肿瘤性疾病和非肿瘤性疾病在纵隔肿瘤中,除血管瘤、纤维瘤、淋巴瘤、黄色瘤和迷走组织在纵隔内形成的肿瘤可以在纵隔的任何部位发生外,其它肿瘤的好发部位常有一定的规律性前纵隔:胸腺瘤、胸腺癌、胸腺脂肪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胸骨后甲状腺肿、部份淋巴瘤可出现于前纵隔。中纵隔;纵隔淋巴瘤(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食管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心包囊肿等。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肠源性囊肿等。常见的原发性纵隔疾病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包括以下二种:(1)先天性迷走甲状腺:少见,为胚胎期残留在纵隔内的甲状腺组织,发育成甲状腺瘤,完全位于胸内,无一定位置。(2)后天性胸骨后甲状腺:颈部甲状腺沿胸骨后伸入前上纵隔。约占甲状腺疾病的9%~15%,占纵隔肿瘤的5.3%,多位于前纵隔多为良性,生长缓慢部分病人有胸闷、胸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瘤体增大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喘鸣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X线:前上纵隔增宽,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影,随吞咽上下活动,向一侧或两侧突出,上缘可延伸至颈部,部分病例有钙化。气管受压、变形移位,严重时食管受压移位CT:稍高密度,囊变、出血、钙化多见;强化明显、持续时间长MRI:长T1长T2信号,不均匀,可见囊变区和钙化;增强明显强化常见的纵隔肿瘤,占胸腺肿瘤的95%大多数位于前纵隔,极少数位于后纵隔多发于20~50岁常见症状:胸痛、气短、咳嗽及前胸不适。若出现剧烈疼痛、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膈肌麻痹、声音嘶哑则考虑肿瘤已有广泛外侵。1/3患者有伴随症状: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球蛋白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按细胞种类分型:①上皮细胞型②淋巴细胞型③混合型④梭形细胞型恶性胸腺瘤诊断标准:胸腺包膜完整性包膜完整者为良性,称为非侵袭性胸腺瘤包膜已受侵犯,侵及临近脏器或有胸内转移则为恶性,亦称为侵袭性胸腺瘤。Ⅰ期:有完整的包膜,镜下包膜无肿瘤细胞浸润Ⅱ期:肿瘤浸润包膜、纵隔脂肪或纵隔胸膜Ⅲ期:侵及心包、大血管或肺Ⅳa期:胸膜和心包转移Ⅳb期:远处转移Ⅰ期为良性胸腺瘤,Ⅱ期以上为恶性。X线:纵隔增宽,前上纵隔边缘清晰锐利或呈分叶状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侧位片胸骨后肿块,密度较淡,轮廓不清楚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则,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为纵隔内残存胚芽和迷走的多种组织所发生的肿瘤。包括畸胎瘤(teratoma)和畸胎皮样囊肿(teratodermoidcyst)畸胎瘤:来自三个胚层组织的实体混合瘤,除皮脂腺、毛发外,还可见骨、软骨及牙齿。。畸胎皮样囊肿:为囊性肿瘤,以外胚层组织为主,囊内含有皮脂腺、毛发及胆固醇结晶,亦可见中胚层、内胚层组织。以良性为主,恶性占10%左右最典型的特征性症状是咳出毛发和油脂样物,提示畸胎瘤已破入支气管。当破入心包腔时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心包积液,破入胸膜腔可致胸腔积液、胸腔感染。胸痛、咳嗽、前胸部不适、呼吸困难及发热最常见X线:前纵隔内圆形或椭圆形块影,多向一侧突出,可轻度分叶,肿瘤较大或巨大者,可占据中纵隔及后纵隔,甚至突向胸腔。若肿瘤内发现牙齿或(和)成熟的骨组织影,有确诊意义CT:肿瘤绝大多数位于心脏大血管前区,个别可位于脊柱旁沟区。典型的畸胎瘤是含有各种物质的混合物,可见脂肪、软组织和钙化、骨化密度。良性者边界清楚,恶性者边界常不清楚,且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界面密度增高、侵犯胸膜、心包者提示恶性MRI:肿瘤内脂肪呈短T1长T2信号前纵隔畸胎瘤恶性畸胎瘤病理分为霍奇金(Hodgkin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临床上以HD多见,以侵犯淋巴结为主,结外少见;多见于青年,其次老年。NHL主要结外器官受累;多见青少年,其次为老年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前纵隔、支气管肺组、气管支气管组多见,可融合成块。X线:纵隔增宽,上纵隔为主,边缘呈扇贝样、锯齿状,侧位片纵隔密度增高CT:纵隔淋巴结肿大,前、中纵隔最多见,融合或分散存在,密度均匀或少数中心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