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微生物室管理规程.doc
上传人:是湛****21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微生物室管理规程.doc

(完整word版)微生物室管理规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微生物室管理规程第页共NUMPAGES3页文件名称微生物室管理规程编码1.目的:为了规范微生物检验秩序和行为,实现微生物检验活动的有效性,准确提供卫生微生物学数据,特制定本管理规程。2.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室一切检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3.责任人:QC主管、微生物检验员。4.内容:4.1.微生物室在QC主管的领导下,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微生物检验员必须服从QC主管的工作安排,做好本职工作。4.2.微生物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应有明晰标签,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并定期检查、保养、检修。4.3.培养基、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程执行。4.4.在进行高压、灭菌、消毒等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现场,认真观察温度、时间。4.5.进入微生物室必须按规定着装,进入无菌室执行换鞋—脱外衣—洗手—穿洁净工作服—消毒—进工作间的程序,出无菌室执行脱洁净工作服—换过渡鞋—穿外衣—换鞋的程序。4.6.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4.7.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4.8.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4.9.在无菌室操作,使用物品不得随意出入,物品通过传递窗进出。4.10.如发生菌液、病原体溅出容器外时,应立即用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安全处理后方可离开现场。4.11.实验完毕,即时清理现场和用具,微生物检验的用具、培养物等严格按照相关消毒管理规程进行消毒灭菌,未经处理,一律不得带出微生物室。4.12.工作完毕,双手用清水肥皂洗净,必要时可用新洁尔灭、过氧乙酸泡手,然后用水冲洗,洁净工作服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清洗消毒。4.13.禁止在微生物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每日下班,尤其节假日前后认真检查水、电和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关好门窗,方可离去。4.14.无菌室最多限两人入内,严禁工作期间非操作人员入内。4.15.阳性菌室系所需阳性菌株的接种,传代,供试品阳性对照,培养基测试的专用室,并配有消毒剂。操作人员必须具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良好卫生习惯,以及无菌操作观念。4.15.1.操作前的准备:4.15.1.1操作室内设备,器械放置固定有序,保持清洁。使用前先用臭氧消毒2个小时,同时开启生物安全柜净化通风及紫外灯30分钟,照射时,不得开启日光灯。照射结束后,再用75%乙醇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抹洁净工作台。4.15.1.2对配制的消毒液经常检查,如发现异常气味,颜色变淡,混浊等情况,不得再使用,及时更换,以保持消毒杀菌有效。4.15.2.操作程序:4.15.2.1工作人员按规定进入阳性菌室。取到所需阳性菌株后,立即检查菌种管的棉塞有否松动、生霉,菌苔及管内培养物是否干枯变色等。如有上述情况,应及时更换,并废弃投入消毒桶内。4.15.2.2在对阳性菌株移种、传代,培养基测试等项时应按菌种操作程序及无菌操作技术进行。使用玻璃器皿时应轻拿轻放,接种环(针)每次使用前后,必须通过火焰灭菌。以防交叉污染。用后的吸管应经高压灭菌后再清洗;发生菌液污染台面或地面时,应立即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倾覆其上,以防扩散污染环境。4.15.2.3凡试验要求接种菌毒种的试验,必须在阳性菌室中进行。不同菌毒种,不得同时在阳性菌室中操作,操作人员数量不得超过2人。4.15.3.操作后的处理4.15.3.1操作完毕,首先对操作台进行清理,将新种入菌株的培养基经传递窗拿出置于培养箱内(注意培养箱的温湿度是否正常)。带菌的废弃培养物,培养皿,试管等集中于消毒桶内必须经高压蒸气121℃30分钟灭菌后才可清洗或丢弃。并用0.1%新洁尔灭消毒液或75%乙醇溶液擦抹台面。4.15.3.2打开洁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30分钟,室内臭氧开启2个小时进行空间消毒。4.15.3.3离开操作室时脱去工作服、鞋、帽、口罩等,翻转包裹,经高压121℃30分钟灭菌后才能拿到洗衣房清洗。4.15.3.4因偶然打破盛有培养物的器皿致使病原性细菌外溢,污染了工作室及操作者的衣服和身体时,当事人应冷静,切勿乱动以免扩大污染面,对小面积的污染可自行处理、较大范围时则请人协助。用浸透消毒液(0.1%新洁尔灭或75%乙醇溶液)的毛巾或纱布覆盖与碎片上,再将消毒剂倒在污染区,待30分钟,从外围至内逐步清理污染源,最后将衣物彻底高压灭菌;清理时应避免用手指收集玻璃碎片,以防损伤皮肤,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