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整流部分的结构是三相桥式电路,如图1所示。图1整流器电路图ea、eb、ec为等值交流系统的工频基波正弦相电动势,图2整流侧电压波形为m、n点对中性点的电位,(b)为直流侧电压ud,(c)为触发脉冲。图(a)中C1为自然换向点,角度α为延迟触发角,即晶闸管开始导通的角度;μ为叠弧角(换向角),即电流从一相换到另一相的时间。定义熄弧延迟角为δ,δ=α+μ。理想直流侧空载电压为(1)换向引起的压降可用等值换向电阻Rcr代替,可以计算出直流侧电压平均值为(2)图3整流侧外特性随α增大,直流侧电压减小。图4逆变器电路图逆变器和整流器的原理接线图相同,根据式(1),若延迟触发角α为90°时,cosα=0直流侧电压为0,当α>90°时,直流侧电压为负值,变流器做逆变运行,为方便起见,定义β=180°-α,为超前触发角。设逆变侧直流空载电压为Vd0i,则(3),考虑换向角μ的存在,用Rci作为逆变侧等值换向电阻,作为逆变侧换向引起的压降,则直流侧电压为(4)定义超前熄弧角(也叫关断角)为γ,γ=π-δ=π-α-μ=β-μ。直流输电的接线原理简图:图5直流输电原理简图直流输电等效电路图:图6直流输电等效电路图其中α为整流器延迟触发角;β为逆变器的超前触发角;γ为逆变器熄弧角;Vd0r和Vd0i分别为整流侧和逆变侧的无相控理想空载直流电压;Rcr和Rci分别为整流和逆变侧的等值换相电阻,等效了换向损失的电压,但不是真正意义的电阻,不消耗有功功率。RL为直流线路电阻。换向压降是由于变压器漏感产生的。根据式(2)和式(4)及图6中的电压方向可得:(5)(6)参考高压直流输电原理一书,可以得到(7)根据图6及整流逆变原理,从整流侧流向逆变侧的稳态直流电流为:(8)或(9)式中αr和βi分别是整流侧延迟触发角和逆变侧超前触发角,γi为逆变侧超前熄弧角。由(8)(9)式可知,改变αr和βi或γi可调节直流电流。正常运行条件下,整流侧采用定电流控制,主要是由于功率的变化取决于直流电流Id的变化,且整流逆变两站均要装设定电流控制,逆变站装设的目的是当Id下降过多时,协助其快速恢复正常。使整流器运行于恒电流状态,控制传输功率的稳定;根据式(6)可得控制特性曲线图7整流侧控制特性随α增大,直线向下平移。α一般为10°至20°,最小不小于5°。逆变侧采用定熄弧角控制,使逆变器运行于恒熄弧角状态,保证足够的换向裕度。根据式(7)可得控制特性曲线图8逆变侧控制特性对于逆变器,为了避免换相失败,保证在换相电压易号之前有足够的裕度时间去游离的条件下完成换相,所以,γ必须大于一定的临界值(即关断余裕角γmin),一般为15º。4.1整流侧定电流控制:电流给定值Id_ref与电流实测值Id_CMR的偏差作为定电流控制器的输入,整流侧电流CMR是整流直接输出测量值,未经过大电感平波,需要经过一阶线性滤波环节Kr1/1+sTr1除去脉动,得到直流电流值。驱动PI控制器输出指令,PI控制器的输出为整流器触发超前角βr,它与触发角αr之间的关系为βr=π-αr,由此即得到整流器的触发角指令值。图9整流侧定电流控制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阶惯性环节Tr1=0.0012,Kr1=0.5)(PI环节Tr2=0.0109,Kr2=1.0989)4.2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图10逆变侧定熄弧角控制γ为逆变器熄弧角实测值,Δγ为电流偏差引起的熄弧角偏差值,βinv为逆变器输出的超前触发角,控制β角的恒定就能保证逆变器运行在定熄弧角γ状态。°°°(参考直流电流为2kA)图11电流偏差控制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PI环节Tγ2=0.0544,Kγ2=0.7506)根据公式可以算出得到的熄弧角。4.3逆变侧定电流控制:Id_inv为逆变侧实测电流,为避免整流逆变两端调节器同时工作,逆变侧电流整定值要比整流侧整定值小一个电流裕度,通常为0.1p.u.图12逆变侧定电流控制PI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阶惯性环节Ti1=0.0012,Ki1=0.5)(PI环节Ti2=0.0109,Ki2=1.0989)4.4低压限流环节(VDCOL):低压限流正常情况下不起作用,是当系统电压下降幅度过大变得较低时,减小直流电流指令,使直流电流降低,降低直流功率。经低压限流后的最大允许电流值和给定的电流值中的较小值作为定电流控制的电流指令值。图13低压限流环节(G=1,T=0.02)图14整流逆变整体控制框图附:1.对于直流输电线路而言是不需要无功补偿的。原因如下:以交流形式传输电能,在交流频率的作用下,会产生电抗,由于电抗的作用,在任何时刻,任意两点的电压相角均不相同,且相角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