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学校卫生工作计划1指导思想为了认证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市下达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20xx年工作计划。具体措施一、学生健康检查9-10月份对全学生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率要求98%以上。做好体检的组织工作,安静有序,把此项工作作为展示本校学生行为规范的平台。体检结束后,做好学生营养和身高体重等级发育评价,并做好学生体检情况体系反馈工作。二、学生健康状况综合检测抓好学生健康体检因病缺课管理工作。协助市疾中心对学生进行血红蛋白和肠道寄生虫病监测,对阳性学生进行矫治。三、班级卫生监督1、各班级的室内外卫生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为确实抓好本校卫生工作,校经常性的卫生监督检查,特建立一支监督岗,检查的学生队伍,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各班轮流值班要求检查。(1)地面:无粉笔头,无纸屑、果壳、无污渍。(2)窗、墙面:窗子清洁无灰尘、墙面无污渍、手印、脚印等。(3)卫生工具,课桌椅:卫生工具摆放整齐,课桌椅整洁。(4)学生的个人卫生:学生衣着整洁,红领巾无破损污渍,无头虱,勤剪指甲,头发整洁。四、卫生宣教1、“9.20”全国爱牙日,我校将利用横幅,广播,放录像等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2、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3、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预防肠道、呼吸道传染病及学生常见病、多发病止、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宣传。4、开展口腔卫生、青春期等专题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良好卫生行为。5、掌握健康教育课情况(课本、课时、教案、有评价)6、各班要坚持每周三次晨间个人卫生间查,记录完整。五、学生常见病防治各校常见病防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方案》与《技术规范》,切实抓好学生常见病防止工作。学校根据视力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近视率。1、防近工作(1)开学第1周为防近宣传周,广泛开展保护学生视力的宣传,防近小报上交市疾控中心。(2)视力实行分档管理,重点抓好5.0-5.1边缘视力学生的防治,对于视力减退的学生,采取用双星明、珍视明等眼药水进行综合防治,矫治率95%以上,边缘矫正率90%以上。(3)新发病率力争控制在2.5%以内。2、沙眼防治根据体检结果,对患沙眼的学生采用“利福平”、“氟方沙诺星”等眼药水组织治疗。矫治率95%以上。3、龋齿防治(1)根据体验结果,对恒牙患龋的学生通过告家长通知书,去医院进行矫治,恒牙充填率要求在30%以上。(2)在学生中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3)抓好口腔卫生宣传教育,使学生养成一日“三漱二刷”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六、抓好因病缺课检测工作,掌握学生健康动态加强传染病管理,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做到“四早”,控制传染源。七、学生营养卫生与食品卫生1加强对学生饮食健康教育,普及食品卫生知识学生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2加强两餐的卫生管理,严格把好进货渠道关,杜绝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身体。八、填报各类报表,严格当案管理:1认真填报学校卫生各类报表,数据正确,按规定时间上报。2健全《学校卫生保健档案》管理,填写完整,清楚,正确。九、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进行定期培训。十、计划免疫:1做好新生凭证入学工作,记载完整。2做好计划免疫相关疫苗(百白破,水痘,脊灰,乙肝,麻疹,风疹)学校卫生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加强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治,不断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和监测,全面提高卫生工作水平,保障学生健康,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二、工作目标: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2、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3、实行卫生承包责任制,在学校形成网络管理机制,加强检查监督。4、完善健康检查制度,逐步从强化管理向习惯内化转变。5、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三、主要工作: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落实各级责任制,做到“谁管理,谁负责”,并将卫生工作列入学校先进评比的重要条件。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时间。3、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应认真对待健康教育课,并进行计划、备课、评估、分析和记录。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4、根据学生年龄,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并对参加劳动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保护措施。5、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为相关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从学校培养人文精神的要求出发,有效解决学生中可能存在或出现的心理问题,真正让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