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卷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docx
上传人:An****99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析卷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docx

解析卷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析卷福建厦门市湖滨中学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达标测试试题(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B.金刚石和石墨都能燃烧C.CO2和CO都有毒D.CO2和CO都能溶于水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2mL—4mLB.实验剩余药品都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C.少量的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D.用100mL量简量取9.5mLNaCl溶液3、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用石墨制取金刚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CO2与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可以相互转化4、“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后,原子总数增加B.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都可再分C.尿素中含有4个氢原子D.在一定条件下,物质间可以转化5、下列总结的化学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B.BC.CD.D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取液体体积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取用固体粉末7、下列实验设计中不合理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探究水的阻成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比较二氧化碳的合量8、在公园里行走,常能闻到各种花的香味,主要原因是A.分子总在不断运动B.分子的体积变大C.分子的数目变多D.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9、一定条件下,M、N、Q、P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6B.反应后M和Q的质量比为4׃3C.N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10、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氮元素B.氧元素C.碳元素D.氢元素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1)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碳排放几乎为零。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是为了减缓______效应。(2)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请列举一例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的清洁能源:______。(3)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①加压水洗法可捕集二氧化碳,是因为______。用足量的石灰乳捕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②氧化钙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二氧化碳释放利用。草酸钙晶体(CaC2O4•H2O)热分解可制备氧化钙,其加热升温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见图。据图分析:第一阶段反应后固体质量减轻的原因是______。最终,该反应所得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已知CaCO3CaO+CO2↑,与碳酸钙分解制备的氧化钙相比,草酸钙分解制备的氧化钙具有更好的二氧化碳捕集性能,其原因是______。2、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石墨相氮化碳/碳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它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1所示。(1)该反应原理实现了_______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反应Ⅱ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反应中的纳米复合物经烘干后可以直接反复使用,其原因是______。(3)该反应原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4)氮化碳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9:14,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5)反应Ⅱ的原理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图2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室温为20℃,氧气浓度传感器初始读数为A,水浴时间均为5分钟)①实验I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说明气体的溶解性受________影响。②实验I的目的是______。③实验中氧气浓度传感器的读数大小为:A<B<C<D分析对比实验Ⅰ、实验Ⅱ,由A<B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H2SO4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的结论。分析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C<D可知_______。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甲烷燃烧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