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doc
上传人:Ke****6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doc

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10/NUMPAGES总页数10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huǐ)禁锢(gù)溺死(nì)锐不可当(dāng)B.翘首(qiáo)悄然(qiǎo)绯红(féi)广袤无垠(mào)C.要塞(sài)不逊(xùn)解剖(pō)藏污纳垢(gòu)D.炽热(chì)滞留(zhì)诘责(jié)殚精竭虑(dā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进行分类辅导,真可谓是处心积虑。B.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D.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C.《朗读者》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D.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照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D.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穿过广场,望见清式建筑群檐牙高啄,错落有致。②走出大殿,登上最高处的南岭塔,俯瞰天后宫,远眺大海,壮志豪情,油然而生。③一下车,只见天后宫依山傍海,翠峰环绕。④那天,清风轻拂,我来到神往已久的南沙天后宫。⑤刚进大门,仰头见天后巨像居高临下,面朝大海,屹立于广场正中。⑥拾级而上,穿过建筑群,走进正殿,看到天后娘娘端坐殿中,四海龙王侍立两旁。④⑤③⑥②①B.③④⑤⑥①②C.④③⑤①⑥②D.③④⑥⑤②①7、古诗文默写填空。(1)_____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2)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3)《黄鹤楼》中,诗人运用叠词描写从远处观看到环境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4)《使至塞上》中,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融化在塞外雄浑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5)《钱塘湖春行》中,诗人通过花草来展现早春美景,表达诗人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往之女家(________)(2)与民由之(________)(3)人恒过(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体现了孟子雄辩的风格,大量采用排比句,气势磅礴,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B.乙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均能体现甲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都称得上是大丈夫。C.甲文第二段孟子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乙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境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或国家)灭亡。D.甲文提到的得志与否的表现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类似的;乙文的观点与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