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著作《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解读论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王立著作《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解读论文.docx

王立著作《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解读论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王立著作《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解读论文欣读王立教授新作《传统故事与异域传说---文学母题的比较文化研究》,被其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文理所感染。该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表现出文学母题研究与中印文学比较的大手笔和新探索。一、“母题”与“主题”辩证关系的科学厘定。本书以中国与印度文学传统叙事比较研究为主要对象,以文学主题学研究为核心,以母题研究为切入点,采用宏观研究与具象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构出一个严谨的论述体系。本书开章明义,首先在“主题学”框架下对“母题”作出辨识与厘定。从胡适1920年代针对歌谣研究就引入的以主题元素为核心的“母题”概念,到德国学者弗伦泽尔提出的“母题”是较小的主题性的题材性单元,条分缕析地辨析了“母题”与“主题”的内在联系,并强调了母题对主题的重要支撑作用。以此为基础,书中既有对中印文学叙事中“火光”“重生”“辩难”“奉妖”“羽人”等经典母题文化内涵的阐释、渊源的探讨以及流变的省察,又有对《封神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金瓶梅词话》《聊斋志异》《镜花缘》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叙事母题的深入解读,明辨出相关母题与中印文化交流,特别是佛教渊源的密切关系。本书认为,许多着述关于“母题”的界定还仅仅处于一种理念设想层面。对此,王立教授以自己丰富的学术实践诠释了“母题”与“主题学”的辩证关系,书中第三章关于“真假难辨母题的文化整合意义与伦理价值”的阐述,不仅全面审视了佛经及印度民俗中关于妖精与菩萨的真假难辨母题、中国明清小说戏曲中关于鱼精与鼠精的真假难辨母题,而且在深度剖析了精怪与真人这类真假身份母题产生的族群伦理根源之后,又进一步把视野延伸到公案小说“双生子”母题以及“男扮女装”“雌雄混淆”“错娶错嫁”等辩难母题,甚至将《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当代武侠小说中的同类母题也信手拈来,旁引博征,零距离地向读者演示了特定母题在表现伦理主题方面的重要功能和结构特征。这种披沙拣金的学术实践以无可置辩的事实证明了“母题”在表现“主题”方面的应有之义。当然,书中明显关注到“母题”与“主题”以及“意象”等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认为母题、主题甚至题材都共存于特定作品及其“作品流”网络体系中,而同一部,尤其是同一系列作品流中的母题、主题的功能是搭配一处,共生互动的。其一,母题是具象性的,思想性较强的抽象概念则为主题。其二,母题较多地展现出中性、客观性,母题的有机组合会显示出某种特定意义,建构出代表作者主观倾向性的“主题”.据此进一步提出“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比较时,母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同',而主题的着眼点偏重在’异‘”(王立2015:9).在如何把握母题与主题辨析中的这种复杂的“同”与“异”时,本书的大量论证又借助了“意象”的概念,把“母题”与“意象”自觉结合起来加以探究,在一系列同类型母题环环相扣的推导中得出一个给人深刻启发的结论,即“意象、母题的主题史流动传播,无疑体现了人类反映世界,表达情感、认识的诸般共通心理图式,而对其置于何种格局、何种价值判断及道德评价则难免各有差异”(王立2013:9).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也为我们设定了“母题学”与“主题学”相辅相成的理论构想。二、在学术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母题理论。王立教授在精心铸造主题学学术研究里程碑的同时,将母题分析法融于着述之中,以切身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母题学理论。(一)母题识别标准的定位。以往学术界对母题划分的标准争议颇多。如在母题的界定与提取问题上,俄国学者普罗普、鲍·托马舍夫斯基等均把母题定义为叙述中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单元,美国学者斯蒂·汤普森早期定义母题时也主张这个标准,后来随着他对世界各国民间文学母题的大量提取,对“最小单位”的主张做出修改。王立教授打破了以往研究者将“母题”作为“最小单位”的苑囿,将母题视为文化研究的最自然的意象,认为“母题可以由一个至若干个意象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小母题组成,其实,有些小母题即是意象。从主题学角度看,由于意象的母题化,抑或母题的意象化,许多文化内涵得以蕴藏其中”(2015:9).这些观点表明,王立教授在研究中对母题层级以及文化意义高度关注。王立教授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实践中,充分应用母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文学主题研究不断推向深入,也正是依据母题与意象、原型的自然联系,使文学主题的文化本质得以充分揭示。(二)关注“母题”在比较研究中的功能。“比较研究”作为比较文学学科所倡导的一种经典研究方法,主要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国别、族别文学之间,乃至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有关问题的探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相互关联事物的考察,发现其共性与个性及其成因,进而阐释文学发展中的`既有经验或普遍规律。王立教授在书中进一步印证了母题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功能定位,并以大量的论据与事实厘清了以往母题比较研究中的误区与偏颇,认为国内比较文学界甚至现行一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