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平分生命》教案.docx

《平分生命》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平分生命》教案《平分生命》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平分生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平分生命》教案1[设计理念]课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语文是读会的,课文是读懂的,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反复强调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抓住10岁男孩的心理变化,初读,精读,自读,互读,引读,悟读,教师围绕读来展开教学,学生围绕读来与主人公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支付、费用、相依为命、确认、郑重其事”等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达文章中心时的作用,提高理解词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产生对亲情的向往。[教学重难点]重点: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难点: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设疑揭题板书“生命”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补充课题,“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临这个课题,你必定会有许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这么多问题怎么办?(从课文中去找)怎么读?(轻声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看看自己都知道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2、师强调:要弄懂同学们提的问题,首先必须读准生字,读顺句子。3.指名分段读课文。【设计意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规范的初读课文与整体把握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强学生随文识字的能力。三、识字认字。1.读准字音。“终”“郑”“仍”为后鼻音,“抽”“终”“郑”为翘舌音,“贵”“否”“确”的读音要与大同方言区别。“圈”为多音字。2.多种形式认读。3.记忆字形,同桌交流,重点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4.组词竞赛,并用典型的词语说句子。5.开火车认字组词。6、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设计意图】把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认识,既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又对文中词语进行巩固。四、把字宝宝送回课文中去,再次通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自由读课文。2、交流:课文写了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五、识字写字。1.重点指导:(1)“贵”上下结构上边的一竖不要拉下来。(2)“付—时—对”要对比记忆。(3)“钱”右边不要少写一横,“圈”里面的“卷”不要多写一横。(4)“仍”的右边不是“及”。(5)“郑”的左边最后一笔不要写成“捺”2.学生书写。3.听写。六、课后作业。1、看拼音,组成词。quèyīguìzhōng的()()靠宝()()于冷()()服书()()间2、给带点的字加上正确的读音。郑重其事()仍然()抽出()花费()是否()金钱()3、课后生字组成词语写下来。板书设计:18.平分生命男孩贝贝——输血——妹妹第二课时一、理解课题中词语,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分”这个词的意思吗?你认为世界上哪些东西可以平分呢?2、同学们思考,并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师导入:是啊!苹果可以和亲人平分吃,金钱可以和亲人平分用,那人的生命能不能和亲人平分呢?学生回答:不能。师继续导入:可有一个男孩,他要和他的妹妹平分生命,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课件演示]板书:平分生命【设计意图】紧扣课题谈话导入,运用疑问,并且所提问题又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激起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兴趣。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初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学生回答读懂的内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可能对课文的大意、小男孩的勇敢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男孩为什么开始输血时犹豫,后又为什么点点头等关于男孩的一系列神态、动作和语言。三、自主学习,初步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和句子,并好好读一读。1、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男孩:犹豫?点头?微笑?颤抖?转圈?3、找出小男孩的语言,小组内分角色练读,要求:读出男孩当时的心情,读出医生充满爱心的语气。3、小组围绕问题讨论学习。4、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犹豫”是因为男孩认为抽血就是抽掉自己的生命。“点头”是因为小男孩已有了为亲人献出生命的决心。“微笑”是想给妹妹最大的安慰。[“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