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同音词,知道同音词音同意不同。2、让学生了解语气词在句中的作用,并能读出不同语气。3、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能使富有文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4、采用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认一认”1、自由读生字“栗”,读准字音。2、自由朗读词语,注意把音读准。3、自己观察,比较每一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5、多种形式朗读,积累词语。6、拓展。除了书上列举的词语,还有哪些同音词?师生共同补充。二、学习“读一读”1、自由读句子,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在说这些话时,分别会是什么神情、什么动作?2、指名读句子,说说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语气。3、多种形式读句子。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1、学生自由朗读名言,想一想:这些名言和什么有关?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3、请学生仔细描红这两句名言,要求把字写端正、美观。4、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智慧的名言。四、学习成语故事。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2、多种形式读,交流读懂了什么?3、你想对这个人说点什么?4、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其他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第二课时一、学习“探究与发现”1、自由读书上的句子。2、把句中引用的名言去掉再读一读,比较前后两句的不同。3、全班交流引用名言在文中的作用。4、尝试引用名言说一段话,全班交流,集体评议:哪些同学引用得好,好在哪儿?二、口语交际(一)看图激趣,提出要求。1、指导看图,这几个小朋友在讲什么?2、同学们,平常在生活中你们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3、学生交流,倾听。(二)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1、我们来举办一个故事会好吗?把你听过的最有趣的故事来讲一讲。2、学生相互交流,说故事。听的学生要听的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3、教师巡视,适时鼓励。4、评一评谁的故事最精彩?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三、综合性学习:(一)展示资料,交流字谜1、学生课前搜集字谜,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2、小组对抗赛:猜一猜有趣的字谜。3、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字谜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交流编字谜的方法。(二)学生可把所有的字谜搜集起来,编一本小集子,发动全班为谜语集设计封面及书名。三年级语文下册的全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教学准备:课前让同学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布置: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1、展示自身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1、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3、再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考虑: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同学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