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语言 运用语言(精选5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品读语言 运用语言(精选5篇).docx

品读语言运用语言(精选5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读语言运用语言(精选5篇)第一篇:品读语言运用语言品读语言运用语言——《安塞腰鼓》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山东省菏泽学院附属小学(274000)潘银凤文章摘要: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必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安塞腰鼓》这一课,该如何带领学生抓住本体性内容,进行品味语言并运用语言呢?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铿锵的语言,感受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与表达的情感。通过仿写、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修辞方法。关键词:品读迁移运用《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刘成章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这篇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安塞腰鼓》这篇散文极富诗意,语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如雷,句式张扬恣肆,想象奇丽壮美,节奏热烈急促,感情激越豪迈。因此,本课呈现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段激荡人心的民族音乐,更是一份富有民族特色的精神盛宴。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民族艺术的魅力;通过品味铿锵的语言感悟蓬勃的生命力与激情;通过课堂小练习学习并运用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品味铿锵的语言,感受磅礴的气势,进而理解文章的主题与表达的情感。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本文内容与形式极其统一,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气势磅礴,阳刚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又把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通过仿写、迁移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修辞方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必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结合这一课,该如何带领学生抓住本体性内容,进行品味语言并运用语言呢?我决定紧扣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学生一起去文本中品读语言并运用语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设计了以下三个板块。第一板块:品读语言魅力,认识排比句式。1、抓住“好一个安塞腰鼓”品读课文的5——8自然段。多媒体播放课文的朗读。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4人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画出来。思考:这些句子在语言和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些排比修辞方法又有什么好处呢?师总结:排比修辞手法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相机告诉学生在本段中作者大量运用了这种排比,有句子内部的排比;有句与句的排比;还有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你能都找出来吗?画出排比句并反复朗读。3、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节奏、气势,突出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设计意图:文中四次写到:“好一个安塞腰鼓”,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我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一个层次,小组讨论品味语言的美,学生就能举一反三地感受其它层次独特的语言风格,从而达到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的目的。】第二板块:自悟画出排比,指导仿写排比。1、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9——17自然段,安塞腰鼓的“好”又体现在哪里?小组交流学习。想排比句的特点,画出本段中的多处排比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本段语言文字,读出排比句的气势,体会安塞腰鼓的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2、指导仿写排比句。文章第九自然段中的由“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我启发学生想象:“在当时的现场,还有什么也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以排比句的方式写下来。学生可能会写:“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大地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天空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地球上„„”“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我心上„„”展台展示学生写得较好的排比句。3、读自己仿写的排比句,再次感受鼓声震撼的力量。老师相机追问:这一切的一切是真的都成了牛皮鼓面吗?小结:其实这是他们与鼓声的共鸣。这隆隆的鼓声震撼了山崖,震撼了黄土地,震撼了观众,也震撼了我们。难怪作者会发出一声声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就好在它的鼓声是那样惊天动地!【设计意图: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这种写作方法。本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练习了写字,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可谓一举多得。】第三板块:再读精美语言,迁移学习运用。1、再读课文的第二大段(5——17自然段),体会排比句的气势,感受安塞腰鼓表演时的“闹”以及扑面而来的激情。2、拓展延伸迁移写作(二选一)片段一:“好一个安塞腰鼓”,文中作者多次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