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pdf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方案【篇1】一、发展目标以园区为引领,通过联农带农方式,推进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干)果、牦牛、西藏羊、藏香猪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到,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2329万元左右,年均增长4.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4%。到,高原有机蔬菜、中药材、特色水(浆)果播面达7万亩,实现产量10万吨;出栏牦牛、西藏羊、藏香猪8万头(只)以上,产量4824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水平达到50%,“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覆盖率达4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比例达30%左右,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冷链物流流通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二、规划布局(一)生产区域布局。立足多样化生态特点、立体式空间布局、差异性气候特点和各乡(镇)产业发展基础。(二)产业链布局。就近建设与产业基地规模相适应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依托绿色生态园布局农产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烘干冷链物流设施。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性、经营性服务业。围绕农业创意园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等新业态。(三)园区布局。构建国家级到县级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合理布局种养循环、加工物流、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三、重点任务(四)建优产业基地。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标准,建成高标准农田0.8万亩。实施“净土”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行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新建标准化高原有机蔬菜生产基地0.5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0.4万亩、特色水(干)果1万亩,建设牦牛、西藏羊、藏香猪标准化养殖场各1个。以实施《县促进特色农牧业创新发展激励办法(试行)》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五)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就地就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依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引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有机蔬菜、道地中药材、特色水(干)果及牦牛、西藏羊、藏香猪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培育知名品牌。按照《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要求,参照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制定出台与发展品牌相配套的基地标准、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力争到制定出台绿色农产品建设标准3个。以“净土品牌+产品品牌”联动模式,大力培育“莴笋”“羌活”“大蒜”“牦牛”“藏香猪”等特色优势地域品牌。依托对口援建重点开拓省内和浙江中高端订单销售市场,扩大与当地采购商的常态合作,推进品牌农业延伸行动,丰富创新品牌产品现代营销渠道,实现品牌产品订单(认购)销售占比30%以上。(七)提高农产品质量。以优质安全发展为目标,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的规范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落实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九)推进产村相融。把产业布局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产兴村、以村促产、产村相融、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推动农文旅体跨界融合,开发乡村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产业设施与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十)强化科技支撑。围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进一步开展产业技术帮扶,强化专家服务团巡回指导服务工作,解决农牧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到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培训农牧民2.4万人次,实现技术指导培训100%覆盖;免费定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人、“一村一名农技员”提能培训55人;培育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480人;特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