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望岳》新解杜甫望岳新解2021-02-2100:00:02小编:admin杜甫望岳新解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有望岳诗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此诗为望东岳泰山而作。泰山为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北,地属古兖州。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参加中央政府举行的科举考试,不幸落第了。但诗人并不太在意人生的这次挫折,不久就开始了“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其壮游云:“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即是这段生活的真实记录。当时,他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这次漫游既可开阔眼界,又可兼省父亲,可谓一举两得。虽然杜甫后来回忆往事时,曾不无自豪地说过:“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壮游)但他东游齐赵前创作的诗都没有流传下来。而流传下来的诗中,此诗是年代最早的一首。就是这样一首“少作”,清浦起龙对它评价却非常之高,谓“公集当以是为首”(读杜心解)。浦氏之言,自有过分拔高不当之处,但此诗写得比较成功,当是千载不刊之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风俗通•山泽:“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岱,始也。宗,长也。万物之始,阴阳迭代,故为五岳之长。”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无不萌芽、更相代于东方也。在古人的观念里,东方是新的一年与旧的一年的分界线,是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交接处,是自然界的生命从蛰伏或死亡到萌发或重生的转折点。泰山在中国的最东方,又为五岳之首,故以岱宗指称泰山。“夫如何”是怎么样的意思。“齐鲁”,指春秋战国时齐国与鲁国。其时泰山以南为鲁国,泰山以北为齐国。“青未了”,是说泰山山南山北,苍峰连绵不断,青青翠色一望无际,“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浦起龙说:“越境连绵,苍峰不断,写岳势只‘青未了’三字,胜人千百矣。”(读杜心解)确实抓到了此诗的精妙之处。画禅室随笔卷三评诗谓“‘齐鲁青未了’,寥落片言,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千古登临之口”自然关闭不了,但宋以后直接沿袭此三字入诗入词或化用其意者,比比皆是,不绝如缕,甚至乾隆皇帝不仅写有青未了诗,而且在其北京香山静宜园营造“青未了”之景观,为园中二十八景之一,可见杜诗影响之一斑。但古人以至今人对“青未了”的理解,却有不准确甚至错误之处。清吴见思杜诗论文:“行至于齐,初见岱色;及行至于鲁,岱色依然,故曰青未了。”拘执迂腐,几欲令人喷饭。清仇兆鳌说:“首联远望之色。”(杜诗详注)不知是否受仇氏之影响,今人解“青未了”时,或谓诗人立足泰山之根,写仰望所见之景象;或谓立足泰山之顶,写诗人眺望所见之风色。如果其时诗人立足山下,试想杜夫子身高几尺,山高几何,若非立地顶天,一石障目,即不见泰山矣,更如何可见岱宗越境连绵横亘千里之势!如果其时诗人立足山顶,南北眺望,根据本人亲登泰山的经验,也根本不可能见到“齐鲁青未了”。于是,又有人解释说,这两句“意谓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选)。这些过于拘实的解释,都基于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隔膜。其实,这里并非写由实际肉眼所见之景象,而是以心灵之眼笼罩万物、包举宇宙所发现的自然的奇妙之处。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曾讥笑大画家李成采用透视立场“仰画飞檐”,因为在他看来,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立足于现实的某点上,机械照相般描摹真实所见,而是“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卷一七书画)。沈括所揭示的,即是绘画艺术理论上的散点透视法,而散点透视法正是中国古典艺术区别于西方古典艺术的特点之一。杜甫所谓“乾坤万里眼”(春日江村五首之一),所谓“游目俯大江”(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刘勰所谓“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文心雕龙•物色),宋僧道璨所谓“天地一东篱”(潜上人求菊山)等,说的就是这种艺术精神的种种外在表现。对这种艺术精神,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中有极为精彩的阐述,可以参看。首联用这种散文句式发端,在唐代五言诗中比较罕见,它造成的突兀奇崛的表达效果,给这首诗开篇即赢得了喝彩声,仿佛戏剧名角的一个精彩亮相,就换来了阵阵掌声。在写出泰山的总体气势之后,诗人开始了稍细一些的描述。“造化”指大自然,李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之“造化”同此。“神秀”,指神奇秀美之景色。第三句意谓大自然仿佛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秀美之景色都赋予了泰山。这样,杜甫实际上把自然人格化了。对于这一句,古往今来,几无疑义,而对下一句,理解则存在一些不同。关于“阴阳”,一般理解为泰山之南与北,因为山南阳光普照,山北阳光晦暗,故谓山南山北因泰山高耸云霄而判若清晓与黄昏,借以极言泰山之高峻。有学者认为“此句谓山北山南分割成昏暗和光明”。依我个人之见,此句实写泰山地处东方大地,高耸云天,“昏”(黑夜)与“晓”(白天)判然而分。如果真的写山南山北晦明不同,众多高山皆然,何必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