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四女生的求职烦恼弃了。正如人们常说的:找工作不难,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难……”遭遇尴尬:“意大利说不说法语?”我是上海大学200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去年下半年起,我在参加实习的同时开始寻找工作机会,并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惑。第一大困惑是一些面试官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我有过几次“受困”于面试官尴尬问题的经历。一次是应聘一家香港公司,面试时HR一本正经地问:“可不可以问你的属相是什么?”我如实回答后,HR又问:“你的血型是什么?”一个人的属相和血型与工作能力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表面上没有流露出疑惑和不满,可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对这家公司的信心也大为动摇了。还有一次是和几位同学在人才交流会上应聘一家贸易公司。现场收简历的女HR听说一位男同学有驾驶执照,居然问:“我们公司缺少一名驾驶员,你来做怎么样?”让本科生去当驾驶员,暴露出这位女HR根本没有识人的能力。她了解到我懂法语后,问了一个很离谱的问题:“你知道意大利说不说法语?”这个问题让我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回答。她又提出要考察我的英语水平,我便用英语作了自我介绍,她面无表情地听着,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好!改天约你来公司面试。”我敢断定她一句也没听懂。小企业的HR如此,有些大公司的HR也不见得比他们更好。某世界500强企业的HR就以态度生硬而在大学生中颇有“口碑”。他们要求应聘者有上海户口,有位外地生源的男同学应聘这家公司,HR听说他没有上海户口,竟然说:“我们公司的员工要有上海户口,因为有人认为外地人素质比较差……”我也曾应聘过这家公司。HR要我做自我介绍,刚说了没几句,HR就眉头一皱,不耐烦地打断我说:“我知道了,你说的简历上都有了,请你讲点新鲜的。”态度粗鲁,实在是缺乏涵养。面试官代表企业形象,面试官如果表现出的素质较差,会使企业形象受损,使应聘者对企业信心大打折扣。回味愉悦:“有机会好好‘修理’你”高素质的HR还是有的。1月份,我就经历了一次迄今为止最为愉快的面试。这是一家美国独资贸易公司,刚成立不久,规模也不大。我应聘外销员。面试时HR一对二,还有一位应聘者是另一所大学的男生。HR是位穿着打扮很随意的中年人,他的开场白是:“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公司最普通的员工。”一句话就拉近了我们和他的距离。面试时他始终脸带微笑,显得轻松自如,和我们交谈时就像是朋友聊天,而不像有些面试官那样古板冷漠。这家公司主要做纺织产品的对外贸易。我问:“我不是读纺织专业的,会不会有影响呢?”他回答:“这和读不读纺织专业没有关系。假设有家美国企业要订购一批杯子,让你们在上海、北京和广州的3家供应商中选择一家,你们将怎样进行商务谈判?”我和那个男生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各自拟订了一套方案,HR听后笑道:“这是纸上谈兵。我教你们一个方法:先和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谈,最后和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谈。”他解释:“你们不了解杯子的行情。先和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谈,从对方那里摸清杯子的行情,在和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谈判时,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一席话令我们大为叹服。外销究竟应该怎么做,读了几年书都没有真正弄明白,被他几句话就点通了。我们不断受到他的点拨,他见我们频频点头、若有所思,说:“昨天我和几位同学面试,他们记了很多笔记。”他见我自信而又能言善辩,还喜欢标新立异,便指着边上的男生问:“你是不是故意要和他的观点岔开?”我说:“我倒不是故意这样做。而是不喜欢重复别人讲过的观点。”他说:“我的个性和你很像,每次开会发言,别人讲过的我就不会去重复。”他大部分问题都针对我发问,我和他越聊越有共同语言,当然他总是比我看得更深、更远。他见我不但性格外向开朗,还有点咄咄逼人,便开导我:“有时候更需要深藏不露。”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有机会我要好好‘修理’你。”面试进行了2个半小时,结束前他说:“公司本来是要招男生的,我觉得如果女生很优秀也可以啊!你英语很好,月底美国老板来上海,请他和你面试。”一位高素质的HR,一次最愉快的面试,我期待着下一轮的面试通知。反思求职:“进跨国公司也要有关系?”春节前如果能被这家公司录用,第一份工作也就尘埃落定了。大学生最关注工作问题,我们几个女生寝室“卧谈”话题最集中的也还是工作。这几年大学生找工作难,拥有在校生数量最多且大部分是上海生源的上海大学受到了特别“关注”。其实,上海大学是第一批招生的高校,在上海几十所高校中排名还是比较靠前的,绝大部分毕业生找工作是不成问题的.。但正如人们常说的,找工作不难,找适合的工作很难,我的情况也许就是如此。同时,这也是很多非名校本科生的苦恼,可能有些代表性吧。上海大学的学生有点“两极分化”,尖子生的实力和职业竞争力是不逊于名校生的。比较好的院系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高考填报志愿不当而从名牌大学“落”到了上海大学——我所在系的很多同学和同寝室的同学都是这种情况,高考分数都达到了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