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docx
上传人:依波****bc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登高可以望远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4、月食现象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判定的技巧: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地球自转方向: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五带的比较:(P70图4-22)第三节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100大于1:1000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1:100000线段式:01千米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方向: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A、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平行移动指向标)B、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判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C、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A、指南针定方向:指南针平放,红磁针指向北,白磁针指向南B、北极星定向:面向北极星的方向是正北方C、太阳和手表定向:在中高纬地区,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时针与表盘中12点之间夹角的平分线所指的方向为南方。D、树木定方向:在北半球,向南的一侧,树木茂盛或树的年轮较稀疏▲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P14图1.24中的常用图例要记忆)(二)、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地形图的判读(P16)▲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18)第二章世界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陆地29%,海洋71%)(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要求通过课本熟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注意读懂P30图2.7亚、欧、非的分界)▲大洲、大洋之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最大的洲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最小的洲(大洋洲)最大的洋(太平洋)、最小的洋(北冰洋)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和北冰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1)地表形态变化:外力作用:风、流水、海浪、生物等的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2)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3)板块构造学说:(P37图2.19)A、全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B、板块是运动的;C、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5)解释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的原因: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