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教学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教学学习教案.pptx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教学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三)净利润三、营业利润的核算(hésuàn)(一)期间费用的核算(hésuàn)1.期间费用的基本含义◆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种特定的产品成本,而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对期间(qījiān)费用的理解2.期间费用(fèiyong)的构成内容A、管理费用包括:1、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等2、工会经费、劳动保险费、业务招待费等;3、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4、无形资产摊销、职工(zhígōng)教育经费、存货盘盈或盘亏;等等。B、财务费用包括:1、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2、汇兑损益;3、相关手续等C、销售费用包括:1、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广告费;2、展览费;3、代销手续费、专设销售机构经费等3.账户(zhànɡhù)设置4.核算举例【例1】出差(chūchāi)人员报销差旅费2460元,余款540元交回。借:管理费用2460库存现金540贷:其他应收款—李好3000※分录中的“贷:其他应收款3000”是对出差(chūchāi)人员出差(chūchāi)前预借款的冲销。借款时的分录为:借:其他应收款—李好3000贷:库存现金3000※如果出差人员(rényuán)出差前预借款为2000元,报销金额仍为2460元(说明因公办事出差人员(rényuán)自己垫付了资金),分录应为:借:管理费用2460贷:其他应收款—×××2000库存现金460【例2】用现金支付董事会成员津贴等126320元。借:管理费用126320贷:库存现金126320【例3】冲销以前已付款、本月(běnyuè)应负担的报刊订阅费2010元。借:管理费用2010贷:预付账款2010【例4】用银行存款支付应由本企业负担的销售产品运费5200元。借:销售费用5200贷:银行存款5200【例4-5】计算出企业(qǐyè)专设销售网点的销售人员工资41610元,暂未支付。借:销售费用41610贷:应付职工薪酬41610【例6】计算出企业应缴纳(jiǎonà)的车船使用税6200元、房产税12000元等(暂未交纳),另用银行存款支付印花税2800元。借:管理费用21000贷:应交税金-应交车船使用税6200-应交房产税12000银行存款2800(二)投资收益(shōuyì)的核算(非会计专业不做要求)1.投资收益(shōuyì)的含义◆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外,将资金投放于购买债券、股票等获得的收益(shōuyì)(或损失)。2.账户(zhànɡhù)设置3.核算举例【例7】企业高于购买价550000元抛出以交易为目的而购入的股票,获款579280元已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579280(卖出价)贷:交易性金融资产550000(购买价)投资收益29280(净收益)※企业原来(yuánlái)购买该资产的分录应为:借:交易性金融资产550000贷:银行存款550000【例8】企业采用(cǎiyòng)成本法核算其长期股权投资,现分得本年现金股利50000元,款项尚未收到。借:应收股利50000贷:投资收益50000四、净利润的计算(jìsuàn)与核算(一)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营业外收支的含义◆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zhīchū)的简称。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业务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zhīchū)。(2)营业外收支的内容营业外收入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固定资产盘盈、出售无形资产收益、接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zhīchū)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固定资产盘亏、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和罚款、捐赠支出(zhīchū)等。(3)账户(zhànɡhù)设置(4)核算举例【例9】企业收到其他单位违约罚款收入84800元,存入银行(yínháng)。借:银行(yínháng)存款84800贷:营业外收入84800【例10】企业用银行(yínháng)存款支付公益性捐赠20000元。借:营业外支出20000贷:银行(yínháng)存款20000(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1)所得税费用的含义●企业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根据企业某一经营年度实现的经营所得和其他(qítā)所得,按照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的一种税款。(2)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按年计算,分期预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nàshuì)所得额×适用税率提示1:在实际工作中,应纳税(nàshuì)所得额是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计算确定的:应纳税(nàshuì)所得额=利润总额±税前调整项目提示2:企业若分期预交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当期应纳所得税=当期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上期累计已缴纳所得税额当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