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doc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着眼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这一背景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研究。文章采用DEA理论模型,合理选取银行效率输入与输出指标,基于十六家上市银行2007-2011年的相关运营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数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方向。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商业银行总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尽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的时间要较早,但是2007年人民币债券在香港推行之后,人民币才开始正式的国际化进程,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积极推动资本金融账户开放等。因此,本文将2007年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正式起点,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基于开发条件下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多角度分析,从而准确评估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银行效率的相关研究银行效率即为银行本身的运营效率,反映银行业务活动中投入产出关系或成本收益比等。从投入产出关系看,银行效率本质上是银行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体现。为了全面研究银行效率,本文将银行效率归结为三方面:总技术效率,即把商业银行作为生产单位,在某种技术条件下,使用相同数量投入可获得产出扩张的能力,或获得相同数量产出可压缩投入的能力;规模效率,解释银行的规模收益是否会随投入比率的增加而扩大;纯技术效率,表明完全是由于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纯技术因素导致的效率水平,与规模因素无关。纯技术效率是总技术效率中剔除规模效率剩余的部分。学术界对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系列研究。刘汉涛(2004)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业存在着严重的技术无效率与规模无效率;奚君羊、曾振宇(2003)、罗勇、曹丽莉(2005)、周逢民、张会元、周海、孙佰清(2010)研究发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普遍低于新兴股份制银行;陈晓卫(2011)以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因子分析方法和DEA方法对各上市银行效率进行测算,得出上市银行中大型商业商业银行效率较高的结论。但已有研究都采用了实证检验的分析方法,但已有研究多集中于2007年,即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快速推进之前的银行业整体的效率评价,或国有商业银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比较上且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共识,对于提升银行效率只能从产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方式上提出极为笼统的发展建议,对开放条件下不同类型银行的发展指导不足。因此,只有准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所处的大环境,明确其影响并进行系统的效率分析,才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首先要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动因考察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进而抽离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货币国际化的理论动因主要有货币替代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三种。这三种动因在推动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也会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首先,货币替代会对银行业产生影响。Bergsten(1975)、Tavalas(1998)研究表明,随着一国货币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投资、贷款以及商品、服务购销都将借助于发行这一货币的金融机构来完成,其金融部门的获益会随之增加。尹亚红(2005)认为货币替代通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来间接影响银行业的发展,货币替换会直接影响到汇率制度、金融脆弱性、货币政策和国际收支等多个方面。王淼(2008)认为货币替代多表现在银行系统这一信用货币领域,这是因为在货币形式演进过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现钞的需求不断下降,信用货币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他还提出,中国存在着货币替代的潜在风险:当前,在国内不断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人民币兑现自由化程度不断提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如宏观经济发生大幅波动,银行体系的不良债权风险将逐步扩大,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将逐步降低,外币将冲击人民币需求而获得公众青睐,公众手中的人民币资产也将借助于金融市场上的一系列金融工具而转化为外币或外币资产。在这一过程中,公众得以有效规避个人金融风险,但对银行业而言,其信用基础将被严重破坏,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其次,基于金融深化理论的货币国际化也会对银行业产生影响。DiazAlejandro(1985)通过对智利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金融自由化进行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金融危机缘于金融自由化的早期实践。麦金农(1999)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可能导致潜在金融风险。AsliD.Kunthe和EnricaDetragiache(1997)对金融风险与金融自由化的关联关系进行